數位轉型實戰-傳產轉型前中後思考

前言

嗨,你也想要透過系統提升公司效益嗎?

為何需要轉型?公司做得好好的,幹嘛變動?人類的本能,是抗拒改變的,所以如果能安逸生活,人為何要痛苦?
但在經營公司上,選擇安逸,可能走向被淘汰的路,只要知道現在轉型遇到的困難是為了在未來能輕鬆的掌握這些創價數據。

這篇將聊聊在傳產製造業導入數位化及機聯網過程中的體悟及收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數位轉型】是從「數位化」無紙化、「數位優化」透過數據優化,改變商業模式,最終達到「數位轉型」升級再造到營運流程、商業模式及客戶體驗。

數位化前、中、後的痛點及收穫

導入前

  • 設定目標
    盤點流程及現況,確立要改善的目標及系統,從接單到出貨,了解整個運作流程,找出問題。
    以傳產工廠來說,從生產端切入數位轉型是最快也是蠻多題目可運用的,例如:依賴紙本作業確認產線稼動無法及時回饋、機台異常停機排除的時間是否過長,找出這些問題後再來思考改善的目標效益及可導入的系統。
  • 善用資源
    對於中小企業的老闆,如果有資金,通常是設備投資,因為直觀就是設備來賺錢,數位化的投資,並不一定馬上可見,因此要清楚自己導入的目標,同時也可以關注政府對於智慧製造的補助資源,如:智慧機上盒SMB輔助
  • 機聯網:
    廠房設備環境如何佈線?走有線還是無線網路?中小企業若無資訊人員,網路設備、防火牆、網路布局都要先思考好,
    廠內機台分布零散就需要溝通配線討論,有線無線影響場地規劃跟資料擷取,避免IP衝突而導致頻繁斷網。

導入中

  • 最小可行性
    導入系統過程,不可能一次到位,由上而下全公司動員,成立專案小組,讓系統操作盡量與原作業流程相符,因系統初導入可能還是有些Bug,讓數位化團隊先行試跑,直到確定系統順暢無問題再換產線人員使用,避免引起反彈。
  • 溝通協調
    廠商溝通:客製化系統不一定能一次到位,若系統有問題或設計不完全,可能需要再與廠商協調,所以如果你能清楚流程及了解一點程式設計的邏輯,可以加速與廠商的對談,當然有幸遇到好溝通又專業的系統商更是加分。

    內部溝通:讓公司同仁了解為何導入,並讓他看見明顯的效益,針對教育訓練部分更需要好好的引導,因為對有些人來說,操作電腦或平板並不一定是一件容易的事。

導入後

  • 增添3C產品
    當設備聯網後,產線人員報工或看生產資訊,為增添效率,需要增添平板及腳架放置在產線,辦公室則採購電視看板,成立戰情室,即可在遠端掌控產線狀況。
  • 系統教育訓練
    針對硬體設備及系統操作的教育訓練,面試時也會多詢問是否熟悉平板及電腦系統操作等技能。

數位化效益

  • 質化效益:
    1.透過生產管理報工系統、可視化排程,可達成資訊即時同步,減少現場人員通知與確認的時間。
    2.排程資訊透明化後,可讓現場人員更自主執行、實現工作目標,提升交期準確度與排程應變速度。
    3.簡化人員排程工作,提升正確性,縮短操作門檻,縮短過往操作表單的教學及上手時間,創造更多產能工時。
    4.透過系統抓取數據作分析:稼動率、產能利用率、工單工時等等。
  • 量化效益:
    1.提升人員排程效率,從每次10分,到0.5分完成,一個月多2.38工作天。
    2.減少人員紙本抄寫時間,從過去30分鐘到現在機台自動抓取稼動率。
    3.節省教育訓練時間,從原本一小時,縮短為10分鐘。

總結

數位轉型的趨勢,猶如汽油車與特斯拉電動車,特斯拉在前期也許要克服很多的困難,但現在有它的自動駕駛的數據庫了,疫情的發生,也加速了全世界數位轉型的發展,讓更多企業往這條路走,建立新的商業模式,持續在轉型的道路上前進,同產業不為了削價競爭而是共好,台灣的製造業要走向全世界。

「安逸是一種選擇,但改變是一種使命」

經營一間企業,寧願擁抱改變,也不願墨守成規,期待在這條路上,和你一起共創新的傳統產業思維。

Read more

不再當工作奴隸!四步計劃掌控時間與成長

不再當工作奴隸!四步計劃掌控時間與成長

上篇分享「把時間買回來」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我提到「許多創業者,即便擁有了企業,卻仍用時間換錢,親力親為,成為自己公司的高級打工仔。」 這件事情其實在許多中小企業持續發生,包括我一代的作業模式也是。 因此在接班的時候,我一直在反覆問自己一個問題: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接班人),什麼才是最應該做的事? 而這本書,裡面的思維很適合用來執行接班以及讓自己不斷升遷的具體路徑。 為了跳脫「高級打工仔」這個親力親為的循環,我整理了四個步驟,幫助自己把接班的思路更清晰化,讓這些想法真正落地實踐。不只是接班,職涯上也同樣適用,今天就分享給你參考! 第一步:紀錄公司需要你做的事情 第二步:釐清執行任務的情緒狀態 第三步:盤點可以動用的組織資源 第四步:落實取代梯成為帝國創辦人 第一步:紀錄公司需要你做的事情 首先我們要先搞清楚,公司長期來看到底需要你做什麼?公司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為什麼客戶願意為我們的產品或服務付錢? 有了這些答案,你才能判斷什麼是真正值得花時間的事情,什麼是雜務或無法帶來長期效益的事情。 當然,在沒有接班計劃或創業初期,什麼事都得自己來,但這只

By 鄭安宏Anton
閱讀心得【把時間買回來】重新掌控你的人生與事業

閱讀心得【把時間買回來】重新掌控你的人生與事業

在這節奏漸緩的兩週,我想聊聊一本還沒看完就對我啟發頗深的書—《把時間買回來》。 會分享: 1. 為什麼選擇這本書。 2. 書中核心概念的整理與解讀。 3. 一本不只是談時間管理的書 一開始,我以為這本書談的是時間管理,但翻閱幾章後發現它更像是能量管理與經營管理,甚至可以延伸至接班管理。 核心概念如同「富爸爸窮爸爸」的四象限,引導我們在工作上跳脫「用時間換錢」的思維,轉而尋求「如何讓時間為我們所用」。 我認為我們這一生,最終目標是盡可能擁有選擇權。 擁有選擇權,才能決定當下的生活方式。 但許多創業者或接班人,即便擁有了企業,卻仍用時間換錢,成為自己公司的高級員工。這與我們期望的自由與掌控相去甚遠。 要擺脫這樣的困境,「把時間買回來」這本書提供了幾個關鍵概念: 核心概念一:三大交易層級 這本書將「交易層級」劃分為三種: * Lv1 員工:「時間換錢」你直接用時間去賺取收入。 * Lv2 創業家:「錢換時間」你花錢外包工作,釋放出自己的時間。 * Lv3 帝國創建人:

By 鄭安宏Anton
工作跟生活能平衡嗎?

工作跟生活能平衡嗎?

「你要找到熱情所在,才會幸福。」 這句話,你是不是也常聽見? 先前參加 Gipi 院長的新書發表會, 他講了一句話,讓我重新思考打磨出一個新想法: 「把志業與事業分開,會更有餘裕。」 我曾經也盯著那張「人生意義四圈圖」看很久: • 你熱愛的事 • 你擅長的事 • 世界需要的事 • 你可以賺錢的事 我一圈圈填寫完,還是看不到交集。 我熱愛的寫作、學習、分享,都不是眼前主業。 直到我重新視角轉換: 生之意義,不是四圈平面圖的交集, 而是找到你的「個人原點」,建立出一個能滾動的立體系統。 白天上班打地基、解決現實; 晚上回家學習、輸出。 用「可以賺錢的事」去支援「有熱情的事」, 讓「志業」先活在生活的縫隙裡,未來才有變現的可能。 我如何解讀立體的生之意義: ① 找到原點:探索自己可打磨延伸的性格 我發現自己雖然不迷戀技術, 但對問題解決、流程優化、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有興趣。 所以即使做模具保養,

By 鄭安宏Anton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我們常聽人說「人脈很重要」,但什麼才是有效的人脈?要怎麼建立真正能帶來價值的圈層?我最近上了Kim的「圈層管理課」的課程,筆記內容整理如下,提供給也在經營關係、拓展圈層的你參考。 一、跨越圈層的四大底層邏輯:不是人多就是好 1. 方便性:你提供的是「方便」還是「負擔」? 你的價值,取決於你能處理多少事,解決多少麻煩。 衡量你提供「方便」的程度,有五個構面: * 時間節約:能不能幫對方省時間? * 事情達成率:有沒有提升事情成功的機率? * 易用性:跟你合作,需要特別學習或適應嗎? * 易取得性:找到你、聯繫你是否輕鬆? * 心理壓力:你是讓人放鬆,還是讓人有負擔? 想想看,你提供的產品、服務、個人幫助,哪一項是真正能讓人「方便」的?而哪些,其實是讓人「麻煩」的?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