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收穫

這次的展覽算大,總共在南港有兩館,三層樓的展區,而主要我還是看三個主軸:展會趨勢,產業技術演進及各廠商的展會行銷方法。

展會趨勢|自動化、淨零碳排

這兩年的分佈並硬體還沒有太大突破,軟體則因為GPT的出現有些新的應用,但只有1-2家有提到。

AI自動化:以機械手臂的運用在大型工廠及倉儲系統上還是主要,但中小型企業對倉儲系統上可能還是沒辦法這樣投資,機械手臂則以協作型的為主,比較沒有新意;而其他則是視覺辨識的展示,但這部分的場景比較依賴各自產業提出需求,去配對解決方案。

產業技術|機聯網系統、3D列印、學習聖地

機台聯網碳排數據收集:數據收集為主、並結合ERP或MES製造系統做整廠規劃,目前來說我們公司在這三年已經佈局完成,今年轉換將聯網掛上碳盤查數據議題,會成為政府喜愛的企業。

3D列印:材料的增加、列印時間縮短、價格也降低;這部分對於客戶開樣品或者少量多種類比較吃香,同時也看到大部分在公仔這種外觀產品還是比較常見,而功能型的較少,較高單價功能類別可能屬醫療用列印。

在展會中有看到同業將3D列印把模具印下來,作為跟客戶解說機構以及產品的方式,雖然繪圖軟體也能做到,但實體確實比較吸睛,覺得這時代設計力、行銷還是很吃香。

學習聖地:展會其實就是幫你把一群專家或者知名企業集中在一個地方,因此可以讓你多方詢問請教,最後也去了解熱膠道系統及微量射出,同時交流很多同產業的狀況。

展會行銷|聯盟與佈局策略

聯合展覽當領導的重要性:展場的攤位最小3×3,但逛展發現有趣的有些公司遠看攤位蠻大,但走近會發現裡面會有3-5家小攤位是不同公司,一問發現小攤位是由主要公司申請,然後這3-5家在付費給主要公司;但不管怎樣遠看就還是會看到大公司整個圍起來在外圍上方的Logo,小公司反而會被吃掉,做這種整合的方式曝光主要公司應該才是獲益者吧。

參展的策略佈局:

離開展場找了參展的二代朋友,詢問參展的狀況及心得,原以為收穫最多是新客戶,但實則不然。

他說有時候是因為要讓客戶引領趨勢,近而找到新需求,帶動公司瞄準新的產業策略,因此看展曝光跟轉換是其次,找到新需求反而是重要的機會。

舉例來說:以我們塑膠射出代工,雖沒有自己產品,在參展時可能帶著主要代工的樣品或者分享設備技術能力,但可能因為這樣有「光學跟電動車」需求詢問比原本我們擅長的「化妝品、醫療」更多時,我們就能瞄準聚焦在展會中被提問的市場來看。

結語

這次展會若只看自己產業的重點一天努力還是能逛完,如果想更深入及跟廠商交流,還是要兩天比較適合,至於值不值得還是要在於自己設定看展的目的,若能夠進一步有跟廠商交流的機會,相信收穫會比純粹看展更多。

我是安宏,喜歡寫作抒發工作以及記錄成長。喜歡這篇貼文嗎?你可以

• 留言跟我交流

• 追蹤我的帳號

• 分享這篇貼文

Read more

B2B業務成交思維:用「切割服務」降低客戶門檻、放大價值

B2B業務成交思維:用「切割服務」降低客戶門檻、放大價值

在高單價、低頻次的 B2B 交易中,成交的關鍵往往不在價格,而在客戶是否「感受到你的價值」。 尤其在台灣的塑膠模具產業中,報價動輒數十萬到上百萬,客戶一開始難以信任,更不容易一次下決定。 我曾面臨同樣的困境,但透過一個關鍵轉念:「切割服務流程」,讓成交率在半年內提升了兩倍。 以下分享我實際操作的方法與背後的業務思維。 B2B報價要成交,不要只給一個方案,客戶無法比較 塑膠模具是技術活,但客戶常常只看價格。 因為從表面上看,「設計圖一樣、產品就一樣」,他們很難理解不同廠商之間的品質與工藝落差。 更何況,產業慣習是直接報單一總價、少提細節,讓客戶難以理解:這幾十萬到底包含什麼?值不值? 但其實這正是我們可以打破既有業界框架、讓客戶「看見價值」的機會。 拆解高單價:用「流程切割」降低客戶決策門檻 我將整體服務流程拆解為三個階段,讓客戶可以循序漸進認識我們的技術能力與配合流程: 1. 打樣階段:小單價快速驗證 先用 3D 列印或快速模具幫客戶打樣,解決他們在少量多樣、小批量下的測試需求, 這樣客戶不需一次下高額訂單,

By 鄭安宏Anton
致二代接班人的一封信

致二代接班人的一封信

他們說你是二代, 接班是責任,是理所當然。 但只有你知道,這條路從來沒有「應該」。 每一個選擇、每一次承擔, 不是因為你必須, 而是你選擇走下去。 你要相信自己 你不是誰的備胎,不是誰的延伸。 你是獨一無二的角色。 不只是接班人,而是這家公司未來的形狀。 很多人說:「你是二代,你很幸運、資源很多,本來就應該接班。」 但真正的接班,從來不是因為你欠了什麼、必須做什麼。 是你「自願性執行」—— 用你的方式接住過去,用你的選擇創造未來。 如果你沒有選擇這條路的信念, 那些順利的發展、關鍵的幫助、資源的整合, 永遠不會主動來找你。 因為信念,才會聚焦行動。 因為行動,才會遇見機會。 你不是普通人。 你的存在,就是為了承接挑戰。 你站的位置,是連結兩代的橋樑。 你身上背的是歷史,也是未來的可能。 而這條路,真的比創業還難。 你努力,別人說你靠爸; 你失敗,別人說你不行;

By 鄭安宏Anton
日本買Meta quest 3流程注意事項及中文遊戲推薦(內附推薦碼30美金)

日本買Meta quest 3流程注意事項及中文遊戲推薦(內附推薦碼30美金)

2024年從日本購入Meta quest 3使用整體來說覺得蠻值得的,當初就是想體驗電影「一級玩家」的感覺,真的蠻驚艷似乎那個時代有生之年可見。 其次應該是Apple Vision pro 十萬實在太貴,所以買個低配版Meta quest 3;當初在日本也做了一些功課,跑了一些地點才購買,網路資訊也比較零散,本篇彙整起來若有不清楚歡迎留言跟我說。 日本Meta quest 3購買前注意事項: 日本哪裡買Meta quest 3划算 我在日本跑了兩家一家是百貨、一家電器專賣店,發現購買Meta quest 3的標價會有所不同,如圖價格我有拍下來,簡言之大概880000日幣是可以買的,2024年初折合台幣512G的Meta quest 3 價位大概是18000左右,比台灣官網23000元,大概便宜5000左右,相當划算;當然在日本買的疑慮我也想過一起列出來了給大家參考 日本買Meta quest 3充電電壓、保固、語言問題 1.關於電壓:先前也在日本買過Apple平板,沒什麼問題,目前用Meta quest

By 鄭安宏Anton
客戶說:「做不下就不要接」—B2B談判與案例拆解

客戶說:「做不下就不要接」—B2B談判與案例拆解

身為二代,在傳產製造業經營公司這幾年,有個體悟一直在我心裡發酵:經營企業,本質上就是一場風險控管的藝術。 尤其在某些客戶「出貨後才收款」的 B2B 模式下,原料、人工、產能全部要先扛,還得面對國際局勢不穩、供應鏈延宕,壓力其實超過外人想像。 最近,我就遇到一場經典的談判情境。 商場上哪有什麼合不合理? 這是一代合作的老客戶。 他開口說:「模具已經下了,客戶隨時通知,你就要準時出貨。」 我回問:「但沒有訂單也沒有訂金,我們很難保證排程啊,還有其他客戶在排產線。」 他語氣直接了當的回:「就是接跟不接,如果做不下,那就不要接。」 當下,我愣住了,腦袋一片空白。 如何不破局,而不只是「我要贏」 說真的,我原本很想回他一句:「其他客戶都有下單啊。」 但這樣說出口,立刻變成對立,談判直接破局也不意外。 後來我去請益教練,他給我一個談判課程演練的規則: * 談成的話:一方得 +15 分,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