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業務必學的銷售簡報

在商業思維學院小組與私董會的老闆或產業二代交流,發現幾位都已經報名迪哥銷售簡報營,讓一開始猶豫在傳產製造業中,其實很少對客戶做簡報的我,有了一個心動的契機,畢竟有夥伴一起學習是的驅動力之一,當天結束私董會便設立好三個參加簡報營目標,按下閱換學程。

還好有報名,透過這次簡報營,不止學簡報在產業的應用,更釐清實戰上的盲點,更難得是日常工作沒有機會能獲得回饋,透過簡報營小組分享收集到很多建設性的回饋。

延伸閱讀:打造超人學習:三個觀點找到高效學習法

參加銷售簡報學習營的三個目的

商業思維學院簡報課程架構內容:
A,注意力:抓住客戶的眼球
N,痛點:客戶或產業痛點,也可以是客戶的客戶會在意的事情
S,解決方案:我們的解決方案
V,帶來價值:我們帶來的價值
A,行動:簡報最後給客戶的CTA​

應用簡報架構ANSVA

我認為學習跟應用是兩回事,參加過學院的case study就更能體會,這次希望透過銷售簡報營將所學內化理解及應用,實際演練在公司業務的銷售解決方案,而光使用ANSVA做為製作簡報架構,已經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三週帶走一份實戰簡報

不管如何,三週結束後,我能透過架構及回饋中帶走一份簡報,這就是這堂課必得的收穫,中間包含學伴的督促、課程產出、實際簡報表達演練。

學習小組的力量

藉由對小組簡報,比對客人或者利害關係人,相對容易一點,緊張感也相對低一點,而對於學院同學的認識及信任,我也能安心的知道自己能獲得建設性的回饋。

參與實戰簡報營前中後

簡報在我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一般人談到簡報,可能都是對客戶簡報居多,但在和老闆跑業務的過程,知道對於傳產製造業來說,基本上不太簡報,主要在訪談客戶需求,在過程中和客戶「切磋」讓他知道我們的技術能力,以及取得信任感,所以參加營隊之前,我使用的簡報應用大多在,對公司內部的季報或者年報、對政府計劃的提案,已經覺得綽綽有餘,因此更多是抱著將所學簡報架構發揮為主,但開營後給我帶來不同的啟發及找到業務的應用。

簡報營遇到的困難與解法

6分鐘簡報的精煉

因為營隊設定規則為6分鐘的簡報,需要有意識的去演練跟取捨投影片的內容,相較於過去的提案至少有10分鐘,技術、環境、客戶、戰功若什麼都想要提是行不通的,開始讓自己反思,時間有限之下什麼是最重要的?是否符合ANSVA架構,哪邊的比例為重?
整份簡報中哪邊內容塞太多?
哪些內容可以是客戶聽完簡報,可以繼續問口頭補充的?

吸引人的開頭

人的注意力因為3C產品科技的演進,不斷在下降,開頭很重要需要在8秒內吸睛,如果一開始就無聊,聽眾可能開始放空。

第一版簡報中,使用數據跟公司介紹做為開頭的我,在得到迪哥建議後,最好以故事作為開頭,因此在重新調整順序,將合作客戶案例作為開頭,可以知道公司服務客戶都是長期配合、遇到什麼痛點、公司注重品質,比單調的放公司沿革更能進入狀況。

不要過度迷信數據

我在初版簡報的頭中尾部分,使用各一張數據來佐證提案,然而得到迪哥的回饋是:看太多數字,算數不好的可能頭都暈了。

這時發現,我落入了簡報就是要數字來佐證增加說服力的迷失,還以為越多數據越好。

不要過度的使用數字,而是思考,數據背後的目的對客人來說重要嗎?比如公司無塵室一萬級,對非醫療的客戶來說他理解一萬級的意義嗎?又或者我舉例廠內有品管人員協助檢驗產品可以替你省去品檢的時間人力一個月約3萬多,對於B端企業幾萬可能是無感的,但如果我換成一台200萬的檢驗設備,是不是就不一樣。

銷售簡報營的收穫

互評表的力量

三週時間真的很快,一開始的三個目的也都達到了,將簡報架構學回應用、三週帶走一份簡報,以及最意外的收穫,學習小組的力量,透過學院以及迪哥設計的回饋評分表,除了可以依據評分表讓我更快的對他人的簡報做出評比,也能透過他人回饋,得到許多簡報優化可能,落實真的可以帶走且實戰的簡報。

起步偷跑,迭代進步

因為參加過幾次學院的實戰營,開營前就與私董的夥伴先偷跑一週,初步將簡報完成,但第一版跟最後一版,透過大家的回饋我改了將近7成以上,透過每週的點評回饋,不斷重組架構,思考如何更加精練。
也推薦之後有興趣參加學習營的你,按造慣例會徵求自願者分享,既然都已經付費參加營隊了,強烈建議就自願吧,畢竟迪哥的點評力道雖大,但進步幅度當然相對也會大呀。

讓專業落地,誰都聽得懂

參加第一週,小組都是不同行業,我簡報有許多專有名詞被詢問,下週改版,我就思考要如何比喻,直到最後只被問了一題,組員也回饋,其實不特別解釋後,也不影響整體對你們公司服務的專業度。

我想這樣就挺好的,將專業的服務講給大眾聽,我相信又是另一個層面的技巧,因為有很多產品設計師,他們對於塑膠射出廠商的標準原理也不懂,透過比喻說明可以更清楚,就如同買了新家想要裝潢沒時間也沒概念想直接找裝潢統包、想出國旅行對國家不熟景點、飯店直接找旅行社一樣,找我們公司服務就是如同找裝潢統包、旅行社,為你省時省力,做你塑膠產品的後盾。

總結

回到商場的簡報,還是要注重了解產業及公司本身的競爭力,這些才是做好一份簡報的底層知識,之後才能透過簡報去輔佐,也就是前面提到對我來說相對於我父親實戰經驗可能不多,但透過對客戶簡報的梳理及報告過程,可以讓聽者知道公司做事的細節或透過表達的狀況,透過視覺輔助加分等等,因此如果你工作上需要用到簡報,或者跟我一樣,原本覺得不用使用簡報的人,我相信上完銷售簡報營後,你也會有不一樣的觀點及收穫。

彩蛋

迪哥實戰分享,排除緊張的三步驟:
1.亢奮與期待:轉念,期待趕快站上舞台,而非緊張。
2.深呼吸:找相對安靜的空間,每次深呼吸10-20秒,六次。
3.握拳:讓血液疏通集中在手上,可以緩解緊張。

學院好課延伸分享:
講座心得:如何找到人生忘形流
講座心得:Manny談職涯品牌與曼報

Read more

生之意義的工作與熱情真的能並存嗎?

「你要找到熱情所在,才會幸福。」 這句話,你是不是也常聽見? 先前參加 Gipi 院長的新書發表會, 他講了一句話,讓我重新思考打磨出一個新想法: 「把志業與事業分開,會更有餘裕。」 我曾經也盯著那張「人生意義四圈圖」看很久: • 你熱愛的事 • 你擅長的事 • 世界需要的事 • 你可以賺錢的事 我一圈圈填寫完,還是看不到交集。 我熱愛的寫作、學習、分享,都不是眼前主業。 直到我重新視角轉換: 生之意義,不是四圈平面圖的交集, 而是找到你的「個人原點」,建立出一個能滾動的立體系統。 白天上班打地基、解決現實; 晚上回家學習、輸出。 用「可以賺錢的事」去支援「有熱情的事」, 讓「志業」先活在生活的縫隙裡,未來才有變現的可能。 我如何解讀立體的生之意義: ① 找到原點:探索自己可打磨延伸的性格 我發現自己雖然不迷戀技術, 但對問題解決、流程優化、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有興趣。 所以即使做模具保養,

By 鄭安宏Anton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我們常聽人說「人脈很重要」,但什麼才是有效的人脈?要怎麼建立真正能帶來價值的圈層?我最近上了Kim的「圈層管理課」的課程,筆記內容整理如下,提供給也在經營關係、拓展圈層的你參考。 一、跨越圈層的四大底層邏輯:不是人多就是好 1. 方便性:你提供的是「方便」還是「負擔」? 你的價值,取決於你能處理多少事,解決多少麻煩。 衡量你提供「方便」的程度,有五個構面: * 時間節約:能不能幫對方省時間? * 事情達成率:有沒有提升事情成功的機率? * 易用性:跟你合作,需要特別學習或適應嗎? * 易取得性:找到你、聯繫你是否輕鬆? * 心理壓力:你是讓人放鬆,還是讓人有負擔? 想想看,你提供的產品、服務、個人幫助,哪一項是真正能讓人「方便」的?而哪些,其實是讓人「麻煩」的?

By 鄭安宏Anton
B2B業務成交思維:用「切割服務」降低客戶門檻、放大價值

B2B業務成交思維:用「切割服務」降低客戶門檻、放大價值

在高單價、低頻次的 B2B 交易中,成交的關鍵往往不在價格,而在客戶是否「感受到你的價值」。 尤其在台灣的塑膠模具產業中,報價動輒數十萬到上百萬,客戶一開始難以信任,更不容易一次下決定。 我曾面臨同樣的困境,但透過一個關鍵轉念:「切割服務流程」,讓成交率在半年內提升了兩倍。 以下分享我實際操作的方法與背後的業務思維。 B2B報價要成交,不要只給一個方案,客戶無法比較 塑膠模具是技術活,但客戶常常只看價格。 因為從表面上看,「設計圖一樣、產品就一樣」,他們很難理解不同廠商之間的品質與工藝落差。 更何況,產業慣習是直接報單一總價、少提細節,讓客戶難以理解:這幾十萬到底包含什麼?值不值? 但其實這正是我們可以打破既有業界框架、讓客戶「看見價值」的機會。 拆解高單價:用「流程切割」降低客戶決策門檻 我將整體服務流程拆解為三個階段,讓客戶可以循序漸進認識我們的技術能力與配合流程: 1. 打樣階段:小單價快速驗證 先用 3D 列印或快速模具幫客戶打樣,解決他們在少量多樣、小批量下的測試需求, 這樣客戶不需一次下高額訂單,

By 鄭安宏Anton
致二代接班人的一封信

致二代接班人的一封信

他們說你是二代, 接班是責任,是理所當然。 但只有你知道,這條路從來沒有「應該」。 每一個選擇、每一次承擔, 不是因為你必須, 而是你選擇走下去。 你要相信自己 你不是誰的備胎,不是誰的延伸。 你是獨一無二的角色。 不只是接班人,而是這家公司未來的形狀。 很多人說:「你是二代,你很幸運、資源很多,本來就應該接班。」 但真正的接班,從來不是因為你欠了什麼、必須做什麼。 是你「自願性執行」—— 用你的方式接住過去,用你的選擇創造未來。 如果你沒有選擇這條路的信念, 那些順利的發展、關鍵的幫助、資源的整合, 永遠不會主動來找你。 因為信念,才會聚焦行動。 因為行動,才會遇見機會。 你不是普通人。 你的存在,就是為了承接挑戰。 你站的位置,是連結兩代的橋樑。 你身上背的是歷史,也是未來的可能。 而這條路,真的比創業還難。 你努力,別人說你靠爸; 你失敗,別人說你不行;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