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年輕人的管理文化-讓公司成為一艘船

前言

嗨,身為管理者的你,也想打造好的組織文化嗎?

你有聽過管理者說,我們是家人,但最後卻因沒訂單倒閉或裁員嗎?
公司不是家,同事不是家人,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已經沒有一份工作能保證讓自己做到退休了,而在資訊發達的時代,終身雇用也不是唯一選擇,到底公司要像什麼?
我想是「一艘船」。

過去與現在的組織文化

訪談一些父執輩50、60年代的創業家,詢問創業時的想法,大多是有了一技之長出來創業,或者看到市場需求而去做,忙於市場就沒心思想到長線的佈局或願景,然而越多人才看重的是願景使命,去點燃他們的動力,如許多新創願景使命:

特斯拉:加速全球轉向永續能源

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台積電:作為全球邏輯積體電路產業中,長期且值得信賴技術及產能提供者

這些願景使命,將成為有能力人才選擇參考的依據,因為認同而進入上船,航向偉大的航道。

讓公司成為船的文化

「如果你想要打造一艘船,不是先請大家去收集木材,或是分配工作與發號施令。相反的,你應該先激起所有人對浩瀚海洋的一片渴望。」—小王子

願景就是點燃大家的渴望,讓公司像一艘船,而大家是同舟共濟的夥伴。

你,我航向偉大航道上,大家在各自崗位各司其職、共同協作,遇到臨時狀況也會互相支援。

航行中也可能遇到風暴,經歷各種大風大浪,船身也可能因此有破洞,危機時需要大家一起去撈水、填補,撐過了,一起分享快樂,而過程中如果你擔心害怕,也可能選擇跳船,但經歷困難才能知道留下的是真正的的認同者,一起挺過這場風暴,船也將承載著大家,繼續航向下個里程。

有些人一起航行越來越有默契,有些人則在沿途旅程中下船,但在過程之中,無論開心、難過都是好的,隨時了解彼此的狀況,最重要的是保持和這群人在航行之間是舒服且愉快的,這是一起選擇的「偉大航道」。

打造船文化的三大關鍵

重視能力成果非年資

一個人待的久並不一定貢獻的就多,注重「專案」及工作成果,才能讓吸引更多好的「水手」,輔以教育訓練、OKR、KPI或職能制度等可衡量的指標。

創造信任的組織文化

讓溝通對話開始發生,從每天的站立會議、週會議或者每月的一對一會議,學會和團隊成員提問跟傾聽,透過對話的發生了解彼此之間的想法,而非只是工作及任務導向,從對話中建立信任感的公司文化,讓大家慢慢習慣發言。

以身作則、適時放權

每個人都可以是文化的推廣者,而主管更需以身作者,經營者、管理者需貫徹公司文化及使命,才能增加大家的信任感,並且學會放權,在可控制的風險內讓部署去嘗試,從中學習,也要適度關心。

總結

打造一艘船並不容易,你需要清楚航行的方向,同時清楚船員的狀況並適時關心,但能讓一群人認同,一起航行是一件偉大的事,執行無法馬上有收穫,甚至剛開始大家並不習慣,尤其是在傳統產業,但這些點滴的改變從設立願景、創造文化開始,會由內而外慢慢吸引到一起航行的好夥伴。

Read more

不再當工作奴隸!四步計劃掌控時間與成長

不再當工作奴隸!四步計劃掌控時間與成長

上篇分享「把時間買回來」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我提到「許多創業者,即便擁有了企業,卻仍用時間換錢,親力親為,成為自己公司的高級打工仔。」 這件事情其實在許多中小企業持續發生,包括我一代的作業模式也是。 因此在接班的時候,我一直在反覆問自己一個問題: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接班人),什麼才是最應該做的事? 而這本書,裡面的思維很適合用來執行接班以及讓自己不斷升遷的具體路徑。 為了跳脫「高級打工仔」這個親力親為的循環,我整理了四個步驟,幫助自己把接班的思路更清晰化,讓這些想法真正落地實踐。不只是接班,職涯上也同樣適用,今天就分享給你參考! 第一步:紀錄公司需要你做的事情 第二步:釐清執行任務的情緒狀態 第三步:盤點可以動用的組織資源 第四步:落實取代梯成為帝國創辦人 第一步:紀錄公司需要你做的事情 首先我們要先搞清楚,公司長期來看到底需要你做什麼?公司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為什麼客戶願意為我們的產品或服務付錢? 有了這些答案,你才能判斷什麼是真正值得花時間的事情,什麼是雜務或無法帶來長期效益的事情。 當然,在沒有接班計劃或創業初期,什麼事都得自己來,但這只

By 鄭安宏Anton
閱讀心得【把時間買回來】重新掌控你的人生與事業

閱讀心得【把時間買回來】重新掌控你的人生與事業

在這節奏漸緩的兩週,我想聊聊一本還沒看完就對我啟發頗深的書—《把時間買回來》。 會分享: 1. 為什麼選擇這本書。 2. 書中核心概念的整理與解讀。 3. 一本不只是談時間管理的書 一開始,我以為這本書談的是時間管理,但翻閱幾章後發現它更像是能量管理與經營管理,甚至可以延伸至接班管理。 核心概念如同「富爸爸窮爸爸」的四象限,引導我們在工作上跳脫「用時間換錢」的思維,轉而尋求「如何讓時間為我們所用」。 我認為我們這一生,最終目標是盡可能擁有選擇權。 擁有選擇權,才能決定當下的生活方式。 但許多創業者或接班人,即便擁有了企業,卻仍用時間換錢,成為自己公司的高級員工。這與我們期望的自由與掌控相去甚遠。 要擺脫這樣的困境,「把時間買回來」這本書提供了幾個關鍵概念: 核心概念一:三大交易層級 這本書將「交易層級」劃分為三種: * Lv1 員工:「時間換錢」你直接用時間去賺取收入。 * Lv2 創業家:「錢換時間」你花錢外包工作,釋放出自己的時間。 * Lv3 帝國創建人:

By 鄭安宏Anton
工作跟生活能平衡嗎?

工作跟生活能平衡嗎?

「你要找到熱情所在,才會幸福。」 這句話,你是不是也常聽見? 先前參加 Gipi 院長的新書發表會, 他講了一句話,讓我重新思考打磨出一個新想法: 「把志業與事業分開,會更有餘裕。」 我曾經也盯著那張「人生意義四圈圖」看很久: • 你熱愛的事 • 你擅長的事 • 世界需要的事 • 你可以賺錢的事 我一圈圈填寫完,還是看不到交集。 我熱愛的寫作、學習、分享,都不是眼前主業。 直到我重新視角轉換: 生之意義,不是四圈平面圖的交集, 而是找到你的「個人原點」,建立出一個能滾動的立體系統。 白天上班打地基、解決現實; 晚上回家學習、輸出。 用「可以賺錢的事」去支援「有熱情的事」, 讓「志業」先活在生活的縫隙裡,未來才有變現的可能。 我如何解讀立體的生之意義: ① 找到原點:探索自己可打磨延伸的性格 我發現自己雖然不迷戀技術, 但對問題解決、流程優化、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有興趣。 所以即使做模具保養,

By 鄭安宏Anton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我們常聽人說「人脈很重要」,但什麼才是有效的人脈?要怎麼建立真正能帶來價值的圈層?我最近上了Kim的「圈層管理課」的課程,筆記內容整理如下,提供給也在經營關係、拓展圈層的你參考。 一、跨越圈層的四大底層邏輯:不是人多就是好 1. 方便性:你提供的是「方便」還是「負擔」? 你的價值,取決於你能處理多少事,解決多少麻煩。 衡量你提供「方便」的程度,有五個構面: * 時間節約:能不能幫對方省時間? * 事情達成率:有沒有提升事情成功的機率? * 易用性:跟你合作,需要特別學習或適應嗎? * 易取得性:找到你、聯繫你是否輕鬆? * 心理壓力:你是讓人放鬆,還是讓人有負擔? 想想看,你提供的產品、服務、個人幫助,哪一項是真正能讓人「方便」的?而哪些,其實是讓人「麻煩」的?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