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小公司留不住人或找不到人怎麼辦?中小企業主的經驗分享

這週有人提問:「近幾年來中小企業留不住人,或工作幾年之後就想走,去開公司或轉職,以至於沒有人接續工作,尤其製造業,技術斷層愈來愈大,到底該怎麼辦?」

剛好身為在傳產製造業的我,對於這個問題在接班過程這幾年,也陸續找到一些方法跟經驗可以做分享,透過這些方法,幫助我找到好的團隊,以及更好的團隊關係。

在中小企業裡基本上沒有純管理的工作,都是一邊做第一線工作一邊兼做管理,到底老闆如何面對轉職或創業與員工溝通、留才等主題來說主要可以分享一個心態以及一套方法。

人才不會同一間公司做一輩子

人往高處爬,一個心態就是老闆先改正,覺得員工是你栽培就要跟著你一輩子。

對於人才來說沒有工作會做一輩子,他們一定會跳到更好的地方,因此轉職跟出去創業,都是會遇到的事情,除非你能清楚他要的是什麼,並且滿足於他的期待。

若員工出去創業,也不完全是損失,從你公司出去他的技術能力你最清楚,可以整合成自己的資源,外包工作,常說管理的最高心法就是「管一個老闆比管一群員工輕鬆。」

說回來,自己在傳產製造業中,最理解當員工離職,最痛的無非兩點:原本的工作沒人做自己需要補位,或者要趕緊再花時間找人,第二過去花很多時間手把手教導技術,人卻離開了,又要重新來一次。

我自己也體會過這樣的輪迴過程,在這幾年的學習、實戰中,漸漸找到方法,就是打造「組織系統」。

延伸閱讀:打造組織能力的系統化思維

小公司必備的人才組織系統能力

想一下製造業人家都說三年才能出師,如果你的公司一週培訓就能讓員工有產值,一年就能出師獨立作業,你還會擔心人離開嗎?你在意的已經不是人怎麼留,而是想如何達到這個過程吧。

打造組織系統的能力,就需要建置流程、標準作業手冊、培訓教材,顛覆以師傅的經驗及感覺做事,避免每個師傅針對同一個作業,卻有不同的做法,用數據跟統ㄧ標準去衡量的就是系統的能力,簡單用人力資源的「選訓育留」四個來比喻。

選:選適合的,不是選最厲害的人

公司找人一是從哪裡找、二是怎麼篩選,面試過程是很花時間的,而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公司文化、價值觀的人,而並非是找到很厲害的人,卻不長遠。

在面試的流程及方法分享一個技巧,剛開始我擔任面試官時,徵才流程無非就是寄出邀請面試信或者對方投遞履歷約面試時間,但這樣面試一輪下來基本都要20-30分鐘,也可能一見面、一開口,就發現雙方都不是自己想找的「對的人」,怎麼加快這個效率跟節省雙方時間呢?就是先花五分鐘做電話面談,簡單說明工作內容及訪談找工作的動機,了解對方的意願,甚至也能在做「試前信」做面試前的Q&A問答,藉由電話及書信的回覆內容、時間來觀察積極度。

訓:訂定培訓的流程及考核辦法

新人的職責內容,需要學什麼?公司規範,哪些東西不能做?誰負責帶領他?這些都需要列出來。

舉例來說培訓的職責標準框架為:
1.剛到職第一週要會什麼
2.第一個月要會什麼
3.第三個月要會什麼
以上這些考核標準是什麼? 

育:建立培育新人的教材

當每個職位的職能標準列出來後,按造時間軸學習的先後順序排列,建立好培訓教材,讓新人清楚自己的職涯發展及學習地圖,也將自己公司的技術跟觀念做一個統一及標準化,避免每個師傅教同一件事情都不同。

留:定期的面談及交流

主管有沒有定期1對1面談,剛到職可能每週一次,後面至少每月一次,關心工作、學習及從中間了解個人的狀態、個性…除此之外也能聊工作以外,包含休閒娛樂、生活,因為有時生活的狀態也會影響工作的狀態,所以想問問你了解員工除了工作目標之外,生活狀態跟人生規劃目標嗎?

結語

找到對的人,讓新進的人知道做什麼、學什麼,不要等待或傳統師傅只叫對方站著看、有教材可以看,定期的1-1面談,基本上留任跟與同人的關係就會好很多

現代的人追求工作的意義感及遊戲化,意義感由自己公司的價值、使命做一步接觸,是否與對方吻合從交流中漸漸知道,遊戲化就是到職的培訓,公司規章哪些不能做,會扣分,公司需要的職能,學會了就升等級或給予加給,可以讓同仁有明確的方向,企業的經營需要有人,而這也是不斷學習及歷練的過程。

Read more

客戶說:「做不下就不要接」—B2B談判與案例拆解

客戶說:「做不下就不要接」—B2B談判與案例拆解

身為二代,在傳產製造業經營公司這幾年,有個體悟一直在我心裡發酵:經營企業,本質上就是一場風險控管的藝術。 尤其在某些客戶「出貨後才收款」的 B2B 模式下,原料、人工、產能全部要先扛,還得面對國際局勢不穩、供應鏈延宕,壓力其實超過外人想像。 最近,我就遇到一場經典的談判情境。 商場上哪有什麼合不合理? 這是一代合作的老客戶。 他開口說:「模具已經下了,客戶隨時通知,你就要準時出貨。」 我回問:「但沒有訂單也沒有訂金,我們很難保證排程啊,還有其他客戶在排產線。」 他語氣直接了當的回:「就是接跟不接,如果做不下,那就不要接。」 當下,我愣住了,腦袋一片空白。 如何不破局,而不只是「我要贏」 說真的,我原本很想回他一句:「其他客戶都有下單啊。」 但這樣說出口,立刻變成對立,談判直接破局也不意外。 後來我去請益教練,他給我一個談判課程演練的規則: * 談成的話:一方得 +15 分,

By 鄭安宏Anton
阿金!人生進化中:創業大課心得

阿金!人生進化中:創業大課心得

當一天的創業家,當一輩子的企業家。 阿金的創業大課提到: 「未來,越來越少人會只是「員工」,而越來越多人會成為「創辦人」。」 不論你是否創業,只要你用創業家的思維做事,你都將持續成長。 創業,本質上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而我也持續思考我要如何將傳產公司的營運模式改為人人創業家的分潤模式。 創業課九大循環中的三大收穫 一、品牌:先有爆品,才能傳遞品牌價值 品牌,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用戶在乎什麼。 我買的不是一個包,是「高級生活」 我買的不是一雙鞋,是「成為偉大的運動員」 我買的不是一杯咖啡,是「松弛感」 我買的不是一條瑜伽褲,是「精緻」 品牌 = 名稱 + 賽道 + 品類 + 爆款 人們談論一個品牌時,第一時間會先說:「這是XXX的爆款產品」,然後才提到品牌名。 介紹我們不是說「塑膠模具、塑膠射出」找緯凱, 是要做 精密模、

By 鄭安宏Anton
傳產B2B業務開發策略:紅海市場突圍

傳產B2B業務開發策略:紅海市場突圍

一個最佳的獲利賽道應該是選擇「市場規模持續成長但供應商又不飽和的產品」,在投入資源時,要先分析產品市場存量大小,有機會吃下原本供應鏈爆量的訂單。但以傳產代工來說,是偏向飽和的紅海市場,若又沒有專利及技術領先的優勢,如何在B2B業務開發中競爭? 帶著這問題跟我的導師Gipi院長交流一小時後得到幾個答案跟行動。 三個B2B圖為策略 1.搶單 比的就是交期和價格,更快交貨品質合宜、價格能在讓一下,建立在成本優勢的價格,也是你的本事。 因此儘可能的在初次交易上「讓利」,重點是進入供應鏈,後續才能夠有第二、第三張單。 註:「讓利」不等於賠錢;但打平可以是一種選擇。 2. 聚焦優勢:定位公司核心價值 我曾提過:「代工看似沒有自己的產品,但優勢也是技術可行什麼都能做,但代工的缺點也是無法明確定位。」 三年前,定義公司塑膠射出一條龍服務的價值,因為SEO優化不錯,來客詢問度有,不過什麼都能做,客戶詢問度高,成交率就相對低。 數據的背後還要看轉換。 塑膠產品百百種,客戶可能覺得「問看看緯凱能不能做?」而不是「這種塑膠產品找緯凱就對了!」。 小公司沒有足夠資源,反而要選擇對的

By 鄭安宏Anton
B2B 業務如何開發客戶?收集名單11個方法

B2B 業務如何開發客戶?收集名單11個方法

業務開發從收集資訊再到各個擊破,最終目的就要達到營收的增長。 「營收 = 商機數 X 成交率 X 平均客單價 」 商機數是我們要搞定的第一點,名單流量越大機會越大。 11 種 B2B 名單收集策略,助你提升業務開發效率 1. 社群廣告 2. 產業社團與社群 3. 公司名錄與黃頁 4. 商工登記資料 5. 人力資源平台 6. 產業公會與工會 7. 行業研討會與公關活動 8. 專業展覽名單 9. 競爭分析工具 10. 海關進出口數據 11. B2B 電商平台 1. 社群廣告:精準吸引潛在客戶 社群平台廣告(如 Facebook、LinkedIn)是 B2B 名單收集的利器。這些廣告可以根據行業、地區、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