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MEDDIC 世界一流的銷售技術

MEDDIC是我投入B2B業務工作後,一直在尋找領域相關的系統工具書,終於在今年從育聖老師的推文中,看見這本由范永銀(范大)撰寫的「MEDDIC世界一流的銷售法」一書,從下單拿到書後閱讀,沒有那種生硬需要慢慢啃的感覺,而是每篇都切中過去碰過的羹,花了兩天的時間就看完了第一輪。

業務銷售前中後的痛

身為B2B業務你也遇過這些事嗎?

  • 像無頭蒼蠅一樣打電話、寄開發信或者直接登門按門鈴,被客戶拒絕於門外。
  • 好不容易約訪到了,卻不是遇到決策者,一關又一關不知道怎麼突破?
  • 好不容易有報價的機會,報出去的單卻沒下文,只得到要再評估,到底是否繼續跟進?
  • 準備要簽約時,採購來和你議價一刀,結束後財務又來找你議價,想要再砍你一刀,價格已經見底,怎麼辦?

這些在銷售業務前、中、後的過程中,我也都遇過,過去兩年似乎都只能見招拆招,沒有一套系統的方法論,但現在范永銀老師的「MEDDIC世界一流的銷售技術」這本書告訴我們B2B業務可以是有系統、有方法的,並且無私的分享給我們,你只要付出350元,就能買老師25年的銷售經驗所萃取的精華,實在太划算了。

從MEDDIC中找到解決方案

MEDDIC是什麼?

MEDDIC是已經在全球各大企業使用並驗證超過30年的工具,非常實用且有效,讓業務銷售快速掌握訣竅,變為可預測的方法。

Metrics:效益量測指標
就是指投資報酬率ROI,客戶花這個前,多久能回收?訂單完成後你能提供什麼量化指標。

Economic buyer:決策購買者
擁有最終決定購買權的人,越早見到越好。​

Decision criteria:決策標準
客戶採購的標準,從技術規格、付款條件、品牌信譽等等。

Decision process:決策流程
客戶採購流程以三個面向為主​:選廠商流程、商務採購、法務採購,而通常一張訂單卡的久,都是法務部門較為大多數原因。

Identify pain:找痛點
如何問出痛點、挖掘痛點並從自己公司的服務中思考能如何解決客戶的痛點,比如誰最痛?為什麼痛?面對不同層級的客戶所注重的痛點面向可能也會有所不同。​

Champion:擁護者
盡可能在業務拜訪過程中,創立自己的擁護者(樁腳),與他建立好關係,但同步你也要思考為何他要幫助你,你贏對他有什麼好處,好的樁腳可以為你在內部銷售,也幫你加速銷售流程。

透過學習MEDDIC,簡單的介紹,其實你就可以大略的知道,客戶拜訪前要做什麼、拜訪中要怎麼做、問什麼,拜訪後下一步要幹嘛,而這還只是單單介紹各單字的意思,書中有更多方法的介紹。


范大讀書會分享圖

訂單成交後才是好戲的開始

范大在書中也說,銷售不是成交後就結束,而是老客戶的持續成交;而要持續成交的方法,就是做出「效益衡量指標」讓客戶知道,跟你做生意是投資而不是成本跟花費,不是單純的我賣你東西,而是我要理解你有什麼困難,你找我來不只解決你困難還讓你賺很多錢,省下成本

光這一點就值得,反思過去在傳產製造業中,大部分都是默默做,默默服務好客戶的心態,客戶下單,我們會如質如期的把塑膠射出的產品做好,交出去,確保品質良好,不會有退貨跟客訴問題,但也許我們能做的更多。

做出效益衡量指標,讓客戶更知道你的價值,不只是降低成本,更是一門好生意,好投資,讓客戶在繼續投資你。


范大讀書會分享圖

善用MEDDIC打造銷售飛輪

以客戶的效益為中心出發,找到公司能解決的痛點,透過效益指標當敲門磚,建立擁護者,讓擁護者帶你見到決策者,最後一起達到效益衡量指標,讓客戶成功,你也成功。

打造飛輪的每個步驟也就是系統的一環,持續的演練就能夠推動這個飛輪,也增加自己的銷售經驗,讓飛輪越轉越快,也讓自己公司的業績越滾越大。

延伸閱讀:

飛輪效應:打造個人與企業的成長飛輪

善用內容行銷讓傳產業務轉型

結語

MEDDIC裡面教學的還有許多的面相,而在中小企業中,大多是仰賴口碑相傳,而真正要展開業務時卻不知道從何開始,而我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給我帶來很大的幫著,而我謹將最初淺的面相分分初來,更多深入的應用,要在實踐中去學習,這本書就會像是我的工具書,在我碰壁時反覆翻閱。

如果你也是業務夥伴,或者你也在閱讀MEDDIC這本書也歡迎與我交流分享,同時,如果你看完書還意猶未盡,想要更深入學習,我也購買了范大在「大大學院」的課,也推薦學習,還能加入專屬的Line群組與范大一起交流,歡迎你一同在業務道路上成長。

共好成長

現在博客來購書79折299有找,一起吸收范大25年功力。


購書點我

想要更深入學習MEDDIC的技巧,並且加入專屬的Line群組與范大一起交流的購課連結如下。


購課點我

Read more

不再當工作奴隸!四步計劃掌控時間與成長

不再當工作奴隸!四步計劃掌控時間與成長

上篇分享「把時間買回來」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我提到「許多創業者,即便擁有了企業,卻仍用時間換錢,親力親為,成為自己公司的高級打工仔。」 這件事情其實在許多中小企業持續發生,包括我一代的作業模式也是。 因此在接班的時候,我一直在反覆問自己一個問題: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接班人),什麼才是最應該做的事? 而這本書,裡面的思維很適合用來執行接班以及讓自己不斷升遷的具體路徑。 為了跳脫「高級打工仔」這個親力親為的循環,我整理了四個步驟,幫助自己把接班的思路更清晰化,讓這些想法真正落地實踐。不只是接班,職涯上也同樣適用,今天就分享給你參考! 第一步:紀錄公司需要你做的事情 第二步:釐清執行任務的情緒狀態 第三步:盤點可以動用的組織資源 第四步:落實取代梯成為帝國創辦人 第一步:紀錄公司需要你做的事情 首先我們要先搞清楚,公司長期來看到底需要你做什麼?公司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為什麼客戶願意為我們的產品或服務付錢? 有了這些答案,你才能判斷什麼是真正值得花時間的事情,什麼是雜務或無法帶來長期效益的事情。 當然,在沒有接班計劃或創業初期,什麼事都得自己來,但這只

By 鄭安宏Anton
閱讀心得【把時間買回來】重新掌控你的人生與事業

閱讀心得【把時間買回來】重新掌控你的人生與事業

在這節奏漸緩的兩週,我想聊聊一本還沒看完就對我啟發頗深的書—《把時間買回來》。 會分享: 1. 為什麼選擇這本書。 2. 書中核心概念的整理與解讀。 3. 一本不只是談時間管理的書 一開始,我以為這本書談的是時間管理,但翻閱幾章後發現它更像是能量管理與經營管理,甚至可以延伸至接班管理。 核心概念如同「富爸爸窮爸爸」的四象限,引導我們在工作上跳脫「用時間換錢」的思維,轉而尋求「如何讓時間為我們所用」。 我認為我們這一生,最終目標是盡可能擁有選擇權。 擁有選擇權,才能決定當下的生活方式。 但許多創業者或接班人,即便擁有了企業,卻仍用時間換錢,成為自己公司的高級員工。這與我們期望的自由與掌控相去甚遠。 要擺脫這樣的困境,「把時間買回來」這本書提供了幾個關鍵概念: 核心概念一:三大交易層級 這本書將「交易層級」劃分為三種: * Lv1 員工:「時間換錢」你直接用時間去賺取收入。 * Lv2 創業家:「錢換時間」你花錢外包工作,釋放出自己的時間。 * Lv3 帝國創建人:

By 鄭安宏Anton
工作跟生活能平衡嗎?

工作跟生活能平衡嗎?

「你要找到熱情所在,才會幸福。」 這句話,你是不是也常聽見? 先前參加 Gipi 院長的新書發表會, 他講了一句話,讓我重新思考打磨出一個新想法: 「把志業與事業分開,會更有餘裕。」 我曾經也盯著那張「人生意義四圈圖」看很久: • 你熱愛的事 • 你擅長的事 • 世界需要的事 • 你可以賺錢的事 我一圈圈填寫完,還是看不到交集。 我熱愛的寫作、學習、分享,都不是眼前主業。 直到我重新視角轉換: 生之意義,不是四圈平面圖的交集, 而是找到你的「個人原點」,建立出一個能滾動的立體系統。 白天上班打地基、解決現實; 晚上回家學習、輸出。 用「可以賺錢的事」去支援「有熱情的事」, 讓「志業」先活在生活的縫隙裡,未來才有變現的可能。 我如何解讀立體的生之意義: ① 找到原點:探索自己可打磨延伸的性格 我發現自己雖然不迷戀技術, 但對問題解決、流程優化、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有興趣。 所以即使做模具保養,

By 鄭安宏Anton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我們常聽人說「人脈很重要」,但什麼才是有效的人脈?要怎麼建立真正能帶來價值的圈層?我最近上了Kim的「圈層管理課」的課程,筆記內容整理如下,提供給也在經營關係、拓展圈層的你參考。 一、跨越圈層的四大底層邏輯:不是人多就是好 1. 方便性:你提供的是「方便」還是「負擔」? 你的價值,取決於你能處理多少事,解決多少麻煩。 衡量你提供「方便」的程度,有五個構面: * 時間節約:能不能幫對方省時間? * 事情達成率:有沒有提升事情成功的機率? * 易用性:跟你合作,需要特別學習或適應嗎? * 易取得性:找到你、聯繫你是否輕鬆? * 心理壓力:你是讓人放鬆,還是讓人有負擔? 想想看,你提供的產品、服務、個人幫助,哪一項是真正能讓人「方便」的?而哪些,其實是讓人「麻煩」的?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