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業務公司定位、客戶需求與開發策略

今天做幾個客戶的跟進跟提案,過程有幾個公司服務利基點覺得沒有打到客戶要害,覺得需要檢討覆盤一下,透過MEDDIC的指標以及學院商開學程,初步有一些方法跟技巧,但在實戰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補強。

價值區隔的差異化

在塑膠成型產業,在近幾年會陸陸續續更多坐一站式服務的模具及射出廠,而一站式服務最能說的當然就是模具的維護及保固,這招跟單射出廠比可以,但如何在做價值區隔跟差異化呢?

比如吃燒烤相同價位的餐廳,有的吃飽,有得吃氣氛,有的吃節慶,有的吃方便好停車的等..

所以要回到自己公司的顧客及價值定位,不要都不挑客戶。

經過約莫半年的提案經驗,逐漸篩選出客戶輪廓跟確認公司定位,主要還定錨在:需要品質、長期合作、需求量大,高附加價值的需求產品

一、你的公司有哪三個一?

列出公司在產業或者在領域中的三個第一。

緯凱工業 的三個one:

1.智力資本:模具設計品質,擁有30年以上產業機構設計能力。

2.產品學習力:快速應用及整合,踏入新領域確認需求點,即可運作。

3.自動化長線思維:生產效率,從設計著手避免人工。

二、產業別差異化

同樣是餐飲類,肚子餓想吃東西可以選擇有:火鍋、飯麵類、燒烤、炸物等等,塑膠產業可以做的成品,大到汽車引擎,小到一個塑膠螺絲釘,或者玩具槍BB彈,切割出自己的主要產品市場,能更精準的定位客戶。

以緯凱的主要戰場,具備一萬級醫療無塵室:

1.化妝品產業經驗

2.氣密真圓度產品:筆類、氣密

3.醫療、光學產品

三、確立指標效益

面對各種客戶產品的指標可能會大不同,但一定也會有通用的指標,以兩個大指標:

1.減少人力、退換貨少

2.增加生產效率、顧客滿意

將過往的指標案例成功故事,拿出來分享,加快建立信任感,從質量雙管齊下

延伸閱讀:
【宏觀選讀】MEDDIC 世界一流的銷售技術

【企業案例】製造轉型:從賣產品到賣服務

【挖掘客戶需求與差異化策略】

在MEDDIC書中提到,提案要用六問,因此客戶在電訪了解後,會在Mail需求,此時我會再收到需求後,整理資料再次跟進,這次的跟進就是收集除了「產品」報價需求以外的事情。

一、確認需求痛點及時效性

1.先確認需求點,撇開我們能不能做?為什麼找我們?怎麼找到我們?

是有人介紹嗎?誰介紹?這個人能提供給客戶的信任值是否比較高?

產品成交背後客戶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是品質、價格還是售後服務?

2.時效性:

這個產品專案應用在哪裡?預計何時需要啟動?若沒時限,是否會影響貴公司營收。

二、從需求擬定四個差異化策略

1.人無我有:
別人沒有只有我有的技術或內容,「獨家」要抓緊機會、趕緊搶單。

2.人有我強:
別人有,我也有的技術內容,要思考如何在決策標準中找出更多價值。

例如:多產品(設計、開發、製造、檢驗、包裝)整合成一條龍服務或者與上下游形成策略聯盟。

3.人強我繞:
別人產品比我強。這時也不要怕,可以用願景拿下訂單,但基本上要接觸到決策購買者比較有機會成交,訴說公司願景及品牌價值、公司未來投資方向、技術發展等等。

4.人亂我專:
別人自知拿不下單,就使用手段亂砍價或假消息,這時專注在效益衡量指標,也不要亂攻擊對手,尊重顧客價值,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比視客戶成功為自己的成功。

提供價格還是價值

要用投報率的思維,做客戶好的投資標的,不要跟競爭對手比價,容易落入「只能談價錢」,對客戶來說是一種成本(負值),付的錢越少越好,但如果是投資,就能談收益 (正值),為了獲得相應的回報,客戶會持續投資。 

持續跟客戶溝通及佈達三個「共同」方向:共同目標、共同策略、共同回報,建立信任橋樑。

這次的案例中,客戶在電話中不斷強調這是小本生意呀,不是高單價,希望用最優惠,也希望跟你們配合等等… 相對的若你清楚公司定位及客戶的漏斗,就不會被影響,相反的在過程中就是反覆問,除了價格之外客戶在意什麼?

在產業能節省成本無非:材料、人力、管銷成本。

我思考兩個方向:

1.如果在意價格,今天有一個很便宜的,但交出去100個有50個不行,你接受嗎?

2.如果以價格去篩選,那這中間比價的成本、試量產的成本,模具移動的時間成本,是否會是更大的負擔?

價值提案

在客製化模具產業不是標準品,不像賣軟體的可以有一個公版快速報價提案,所以在最後提案,除了前面兩個大方向指標,還需要切入每個客戶的痛點需求給予客製化方案。

要求價格的,若帶入無形成本,不會比較便宜,但切入找廠商的不斷試樣成本高,可以小量試樣,確認彼此的合作默契等等…還是要回到投資報酬率的正值,如果客戶花500,你能替他賺5000,他會不會再多給你600呢?

Read more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我們常聽人說「人脈很重要」,但什麼才是有效的人脈?要怎麼建立真正能帶來價值的圈層?我最近上了Kim的「圈層管理課」的課程,筆記內容整理如下,提供給也在經營關係、拓展圈層的你參考。 一、跨越圈層的四大底層邏輯:不是人多就是好 1. 方便性:你提供的是「方便」還是「負擔」? 你的價值,取決於你能處理多少事,解決多少麻煩。 衡量你提供「方便」的程度,有五個構面: * 時間節約:能不能幫對方省時間? * 事情達成率:有沒有提升事情成功的機率? * 易用性:跟你合作,需要特別學習或適應嗎? * 易取得性:找到你、聯繫你是否輕鬆? * 心理壓力:你是讓人放鬆,還是讓人有負擔? 想想看,你提供的產品、服務、個人幫助,哪一項是真正能讓人「方便」的?而哪些,其實是讓人「麻煩」的?

By 鄭安宏Anton
B2B業務成交思維:用「切割服務」降低客戶門檻、放大價值

B2B業務成交思維:用「切割服務」降低客戶門檻、放大價值

在高單價、低頻次的 B2B 交易中,成交的關鍵往往不在價格,而在客戶是否「感受到你的價值」。 尤其在台灣的塑膠模具產業中,報價動輒數十萬到上百萬,客戶一開始難以信任,更不容易一次下決定。 我曾面臨同樣的困境,但透過一個關鍵轉念:「切割服務流程」,讓成交率在半年內提升了兩倍。 以下分享我實際操作的方法與背後的業務思維。 B2B報價要成交,不要只給一個方案,客戶無法比較 塑膠模具是技術活,但客戶常常只看價格。 因為從表面上看,「設計圖一樣、產品就一樣」,他們很難理解不同廠商之間的品質與工藝落差。 更何況,產業慣習是直接報單一總價、少提細節,讓客戶難以理解:這幾十萬到底包含什麼?值不值? 但其實這正是我們可以打破既有業界框架、讓客戶「看見價值」的機會。 拆解高單價:用「流程切割」降低客戶決策門檻 我將整體服務流程拆解為三個階段,讓客戶可以循序漸進認識我們的技術能力與配合流程: 1. 打樣階段:小單價快速驗證 先用 3D 列印或快速模具幫客戶打樣,解決他們在少量多樣、小批量下的測試需求, 這樣客戶不需一次下高額訂單,

By 鄭安宏Anton
致二代接班人的一封信

致二代接班人的一封信

他們說你是二代, 接班是責任,是理所當然。 但只有你知道,這條路從來沒有「應該」。 每一個選擇、每一次承擔, 不是因為你必須, 而是你選擇走下去。 你要相信自己 你不是誰的備胎,不是誰的延伸。 你是獨一無二的角色。 不只是接班人,而是這家公司未來的形狀。 很多人說:「你是二代,你很幸運、資源很多,本來就應該接班。」 但真正的接班,從來不是因為你欠了什麼、必須做什麼。 是你「自願性執行」—— 用你的方式接住過去,用你的選擇創造未來。 如果你沒有選擇這條路的信念, 那些順利的發展、關鍵的幫助、資源的整合, 永遠不會主動來找你。 因為信念,才會聚焦行動。 因為行動,才會遇見機會。 你不是普通人。 你的存在,就是為了承接挑戰。 你站的位置,是連結兩代的橋樑。 你身上背的是歷史,也是未來的可能。 而這條路,真的比創業還難。 你努力,別人說你靠爸; 你失敗,別人說你不行;

By 鄭安宏Anton
日本買Meta quest 3流程注意事項及中文遊戲推薦(內附推薦碼30美金)

日本買Meta quest 3流程注意事項及中文遊戲推薦(內附推薦碼30美金)

2024年從日本購入Meta quest 3使用整體來說覺得蠻值得的,當初就是想體驗電影「一級玩家」的感覺,真的蠻驚艷似乎那個時代有生之年可見。 其次應該是Apple Vision pro 十萬實在太貴,所以買個低配版Meta quest 3;當初在日本也做了一些功課,跑了一些地點才購買,網路資訊也比較零散,本篇彙整起來若有不清楚歡迎留言跟我說。 日本Meta quest 3購買前注意事項: 日本哪裡買Meta quest 3划算 我在日本跑了兩家一家是百貨、一家電器專賣店,發現購買Meta quest 3的標價會有所不同,如圖價格我有拍下來,簡言之大概880000日幣是可以買的,2024年初折合台幣512G的Meta quest 3 價位大概是18000左右,比台灣官網23000元,大概便宜5000左右,相當划算;當然在日本買的疑慮我也想過一起列出來了給大家參考 日本買Meta quest 3充電電壓、保固、語言問題 1.關於電壓:先前也在日本買過Apple平板,沒什麼問題,目前用Meta quest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