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我們常聽人說「人脈很重要」,但什麼才是有效的人脈?要怎麼建立真正能帶來價值的圈層?我最近上了Kim的「圈層管理課」的課程,筆記內容整理如下,提供給也在經營關係、拓展圈層的你參考。
一、跨越圈層的四大底層邏輯:不是人多就是好
1. 方便性:你提供的是「方便」還是「負擔」?
你的價值,取決於你能處理多少事,解決多少麻煩。
衡量你提供「方便」的程度,有五個構面:
- 時間節約:能不能幫對方省時間?
- 事情達成率:有沒有提升事情成功的機率?
- 易用性:跟你合作,需要特別學習或適應嗎?
- 易取得性:找到你、聯繫你是否輕鬆?
- 心理壓力:你是讓人放鬆,還是讓人有負擔?
想想看,你提供的產品、服務、個人幫助,哪一項是真正能讓人「方便」的?而哪些,其實是讓人「麻煩」的?
2. 可傳導性:你的故事能不能被轉介紹出去?
一個值得被傳遞的你,是能讓轉介紹者也感受到價值的。
什麼樣的人容易被轉介紹?
- 能把不確定變成確定(減少他人替你背書的風險)
- 在細分賽道中,成為值得信賴的專家
- 有一套 3S系統:系統化、持續性、可規模化
重點是,對方介紹你出去,不會丟臉,還能加分,那你就有機會進入更大的圈層。
3. 圈層評價法:人脈不是人多,是平均分數高
你的人脈圈層分數 = 你最親近的四個人加總再除以四
也就是說,不是你認識幾個人,而是你身邊這些人的「質」夠不夠高。
你要跳脫舊圈層,就要讓自己有機會接觸分數更高的人,創造「方差」,而不是一直在舒適圈打轉。
4. 價值不衰的三種方法:讓自己長期被需要
一個人的價值,會因為時間變久而被替代嗎?要讓自己的價值「不會過期」,可以靠這三招:
- 隔絕(跟其他競爭者區隔開來)
- 同溫層(與優秀者同行,互相推進)
- 維持加熱(持續精進,維持曝光)
二、關係的盤點:別浪費時間在錯的人身上
如果你總是覺得沒時間,那就更要盤點你把時間給了誰。
最好的關係管理,是把時間花在:
- 能互相幫助
- 有機會產生長期合作
- 懂得珍惜的人
經營關係的本質,就是選對人深交,而不是多交人湊熱鬧。
三、關係建立的三架構:不只是點頭之交,而是信用鏈
一段有價值的關係,需要三個東西:
1. 信用狀:可以被驗證的過去
像是作品、履歷、案例,是讓別人知道你「做過什麼」的具體證據。
2. 二級擔保:有人願意幫你背書
別人說你好,永遠比你自己說好更有力。
3. 許可證:讓你「進入他人世界」的資格
關係的起點,是對方願意讓你進來。要取得這個「許可證」,你得先貢獻價值。
記住這句話:
信任的建立=一個人+一件事+一段時間+一個結果
四、人脈結構:真正有效的連結,來自於「弱連結」
很多人誤以為「好人脈」就是強連結。其實不是。
強連結(熟人圈)雖然穩定,但創新少、突破低。
反而是弱連結(剛認識、交集少的人),能夠打開新可能,讓資源流動、創新產生。
所以:
- 多參加不同圈層的聚會
- 切換場景
- 主動開啟新的社交關係
成功的人,其實不是最厲害,而是有最多確定性可傳遞的事情,能不斷跨圈、連結。
結語:圈層,是現代商業的關鍵力
上完這堂課,我最大的體會是:
與其努力被很多人喜歡,不如努力成為值得被信任、被轉介紹、被記住的人。
這才是圈層影響力的核心。
盤點你自己目前的圈層結構,找出「方便性」、「可傳導性」、「分數」與「不衰價值」的缺口,開始補齊它。
如果你也在經營個人品牌、事業關係、或是接班中想突破老圈層,這堂課的觀念會是個滿不錯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