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我們常聽人說「人脈很重要」,但什麼才是有效的人脈?要怎麼建立真正能帶來價值的圈層?我最近上了Kim的「圈層管理課」的課程,筆記內容整理如下,提供給也在經營關係、拓展圈層的你參考。

一、跨越圈層的四大底層邏輯:不是人多就是好

1. 方便性:你提供的是「方便」還是「負擔」?

你的價值,取決於你能處理多少事,解決多少麻煩。

衡量你提供「方便」的程度,有五個構面:

  • 時間節約:能不能幫對方省時間?
  • 事情達成率:有沒有提升事情成功的機率?
  • 易用性:跟你合作,需要特別學習或適應嗎?
  • 易取得性:找到你、聯繫你是否輕鬆?
  • 心理壓力:你是讓人放鬆,還是讓人有負擔?

想想看,你提供的產品、服務、個人幫助,哪一項是真正能讓人「方便」的?而哪些,其實是讓人「麻煩」的?

2. 可傳導性:你的故事能不能被轉介紹出去?

一個值得被傳遞的你,是能讓轉介紹者也感受到價值的。

什麼樣的人容易被轉介紹?

  • 能把不確定變成確定(減少他人替你背書的風險)
  • 在細分賽道中,成為值得信賴的專家
  • 有一套 3S系統:系統化、持續性、可規模化

重點是,對方介紹你出去,不會丟臉,還能加分,那你就有機會進入更大的圈層。

3. 圈層評價法:人脈不是人多,是平均分數高

你的人脈圈層分數 = 你最親近的四個人加總再除以四

也就是說,不是你認識幾個人,而是你身邊這些人的「質」夠不夠高。

你要跳脫舊圈層,就要讓自己有機會接觸分數更高的人,創造「方差」,而不是一直在舒適圈打轉。

4. 價值不衰的三種方法:讓自己長期被需要

一個人的價值,會因為時間變久而被替代嗎?要讓自己的價值「不會過期」,可以靠這三招:

  1. 隔絕(跟其他競爭者區隔開來)
  2. 同溫層(與優秀者同行,互相推進)
  3. 維持加熱(持續精進,維持曝光)

二、關係的盤點:別浪費時間在錯的人身上

如果你總是覺得沒時間,那就更要盤點你把時間給了誰。

最好的關係管理,是把時間花在:

  • 能互相幫助
  • 有機會產生長期合作
  • 懂得珍惜的人

經營關係的本質,就是選對人深交,而不是多交人湊熱鬧

三、關係建立的三架構:不只是點頭之交,而是信用鏈

一段有價值的關係,需要三個東西:

1. 信用狀:可以被驗證的過去

像是作品、履歷、案例,是讓別人知道你「做過什麼」的具體證據。

2. 二級擔保:有人願意幫你背書

別人說你好,永遠比你自己說好更有力。

3. 許可證:讓你「進入他人世界」的資格

關係的起點,是對方願意讓你進來。要取得這個「許可證」,你得先貢獻價值。

記住這句話:

信任的建立=一個人+一件事+一段時間+一個結果

四、人脈結構:真正有效的連結,來自於「弱連結」

很多人誤以為「好人脈」就是強連結。其實不是。

強連結(熟人圈)雖然穩定,但創新少、突破低。

反而是弱連結(剛認識、交集少的人),能夠打開新可能,讓資源流動、創新產生。

所以:

  • 多參加不同圈層的聚會
  • 切換場景
  • 主動開啟新的社交關係

成功的人,其實不是最厲害,而是有最多確定性可傳遞的事情,能不斷跨圈、連結。

結語:圈層,是現代商業的關鍵力

上完這堂課,我最大的體會是:

與其努力被很多人喜歡,不如努力成為值得被信任、被轉介紹、被記住的人

這才是圈層影響力的核心。
盤點你自己目前的圈層結構,找出「方便性」、「可傳導性」、「分數」與「不衰價值」的缺口,開始補齊它。

如果你也在經營個人品牌、事業關係、或是接班中想突破老圈層,這堂課的觀念會是個滿不錯的起點。

Read more

B2B業務成交思維:用「切割服務」降低客戶門檻、放大價值

B2B業務成交思維:用「切割服務」降低客戶門檻、放大價值

在高單價、低頻次的 B2B 交易中,成交的關鍵往往不在價格,而在客戶是否「感受到你的價值」。 尤其在台灣的塑膠模具產業中,報價動輒數十萬到上百萬,客戶一開始難以信任,更不容易一次下決定。 我曾面臨同樣的困境,但透過一個關鍵轉念:「切割服務流程」,讓成交率在半年內提升了兩倍。 以下分享我實際操作的方法與背後的業務思維。 B2B報價要成交,不要只給一個方案,客戶無法比較 塑膠模具是技術活,但客戶常常只看價格。 因為從表面上看,「設計圖一樣、產品就一樣」,他們很難理解不同廠商之間的品質與工藝落差。 更何況,產業慣習是直接報單一總價、少提細節,讓客戶難以理解:這幾十萬到底包含什麼?值不值? 但其實這正是我們可以打破既有業界框架、讓客戶「看見價值」的機會。 拆解高單價:用「流程切割」降低客戶決策門檻 我將整體服務流程拆解為三個階段,讓客戶可以循序漸進認識我們的技術能力與配合流程: 1. 打樣階段:小單價快速驗證 先用 3D 列印或快速模具幫客戶打樣,解決他們在少量多樣、小批量下的測試需求, 這樣客戶不需一次下高額訂單,

By 鄭安宏Anton
致二代接班人的一封信

致二代接班人的一封信

他們說你是二代, 接班是責任,是理所當然。 但只有你知道,這條路從來沒有「應該」。 每一個選擇、每一次承擔, 不是因為你必須, 而是你選擇走下去。 你要相信自己 你不是誰的備胎,不是誰的延伸。 你是獨一無二的角色。 不只是接班人,而是這家公司未來的形狀。 很多人說:「你是二代,你很幸運、資源很多,本來就應該接班。」 但真正的接班,從來不是因為你欠了什麼、必須做什麼。 是你「自願性執行」—— 用你的方式接住過去,用你的選擇創造未來。 如果你沒有選擇這條路的信念, 那些順利的發展、關鍵的幫助、資源的整合, 永遠不會主動來找你。 因為信念,才會聚焦行動。 因為行動,才會遇見機會。 你不是普通人。 你的存在,就是為了承接挑戰。 你站的位置,是連結兩代的橋樑。 你身上背的是歷史,也是未來的可能。 而這條路,真的比創業還難。 你努力,別人說你靠爸; 你失敗,別人說你不行;

By 鄭安宏Anton
日本買Meta quest 3流程注意事項及中文遊戲推薦(內附推薦碼30美金)

日本買Meta quest 3流程注意事項及中文遊戲推薦(內附推薦碼30美金)

2024年從日本購入Meta quest 3使用整體來說覺得蠻值得的,當初就是想體驗電影「一級玩家」的感覺,真的蠻驚艷似乎那個時代有生之年可見。 其次應該是Apple Vision pro 十萬實在太貴,所以買個低配版Meta quest 3;當初在日本也做了一些功課,跑了一些地點才購買,網路資訊也比較零散,本篇彙整起來若有不清楚歡迎留言跟我說。 日本Meta quest 3購買前注意事項: 日本哪裡買Meta quest 3划算 我在日本跑了兩家一家是百貨、一家電器專賣店,發現購買Meta quest 3的標價會有所不同,如圖價格我有拍下來,簡言之大概880000日幣是可以買的,2024年初折合台幣512G的Meta quest 3 價位大概是18000左右,比台灣官網23000元,大概便宜5000左右,相當划算;當然在日本買的疑慮我也想過一起列出來了給大家參考 日本買Meta quest 3充電電壓、保固、語言問題 1.關於電壓:先前也在日本買過Apple平板,沒什麼問題,目前用Meta quest

By 鄭安宏Anton
客戶說:「做不下就不要接」—B2B談判與案例拆解

客戶說:「做不下就不要接」—B2B談判與案例拆解

身為二代,在傳產製造業經營公司這幾年,有個體悟一直在我心裡發酵:經營企業,本質上就是一場風險控管的藝術。 尤其在某些客戶「出貨後才收款」的 B2B 模式下,原料、人工、產能全部要先扛,還得面對國際局勢不穩、供應鏈延宕,壓力其實超過外人想像。 最近,我就遇到一場經典的談判情境。 商場上哪有什麼合不合理? 這是一代合作的老客戶。 他開口說:「模具已經下了,客戶隨時通知,你就要準時出貨。」 我回問:「但沒有訂單也沒有訂金,我們很難保證排程啊,還有其他客戶在排產線。」 他語氣直接了當的回:「就是接跟不接,如果做不下,那就不要接。」 當下,我愣住了,腦袋一片空白。 如何不破局,而不只是「我要贏」 說真的,我原本很想回他一句:「其他客戶都有下單啊。」 但這樣說出口,立刻變成對立,談判直接破局也不意外。 後來我去請益教練,他給我一個談判課程演練的規則: * 談成的話:一方得 +15 分,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