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建立信任公式:成交的底層邏輯

銷售建立信任公式:成交的底層邏輯

建立信任也有公式,贏得客戶信任的能力,是一項非常基礎且關鍵的能力。不管你身處哪個行業,只要需要與客戶打交道,這項能力就不可或缺,尤其是創業家與商業開發業務。

一旦掌握建立信任的分法,不管你轉到哪個行業,都能無縫銜接,伴隨你一輩子,持續幫助你。

在解決問題之前,你是否先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你是否贏得了對方的信任?對方把你當成自己人,還是僅僅把你當作合同中的甲方或乙方?

信任的作用不僅僅是讓客戶不拒絕你,更是降低溝通成本。你和客戶的目標是一樣的:把事情做好。如果你沒有贏得客戶的信任,那麼一切事情都會變得公事公辦,按照條規走完所有流程。

那麼,這種信任該如何建立?

就是運用信任公式。只要做到公式中的四個基本要素,你就能贏得對方的信任。

信任公式:

T = C + R + I / S

T – 信任值
C – 可信度
R – 可靠度
I – 親近感
S – 自我導向

一、可信度

任何理性對話背後,都潛藏著一層感性的基礎,等待你去發掘。沒有看到這一層感性層面的互動,將失去與客戶建立感性連結的機會。

信任不僅是理性的,還有感性的成分。

因此,提升你的可信度時,「除了要講理性,更不要忽略感性」。

1. 儘量多陳述事實。

2.絕對不要撒謊。

3.避免說出可能讓人感到缺乏誠意的話。

4.語氣不要單調,善用肢體語言、眼神與聲調。

5.不要炫耀曾經服務過的客戶。

6.當你不知道答案時,坦誠表示自己不清楚。

7.讓客戶了解你的資歷,但不要推銷自己。

8.放輕鬆。你知道的比你想像中多得多。

9.確保你對客戶公司、所處市場、以及關鍵人物的背景有充分了解,而且資料都是最新的。

10.不需要刻意炫耀。客戶選擇和你合作,已經假定你能勝任工作。

11.熱愛你的專業,因為這種熱情是顯而易見的。

二、可靠度

可信度和可靠度有什麼不同?舉個例子,假如你是客戶,想要了解你的專案負責人。你看到他的簡介,發現他是台大畢業,這是他的可信度。

但可靠度更多的是指你能否讓客戶覺得「你是可以依賴的」。

可靠感是基於承諾與行動反覆驗證所建立的。

如果你能夠持續兌現承諾,客戶就會感到他可以穩定地依賴你。

提升可靠度的方式之一就是有意識地創造承諾並兌現。

例如,你可以在項目啟動會上承諾下午2點發送時間表,並準時發送。這看似簡單,卻會讓客戶對你有更高的信賴感。

更多提升可靠度的建議:
1. 在一些小事上向客戶做出具體承諾,並且按時兌現。

2.在會議前,提前發送資料,讓客戶有時間閱讀。

3.確保會議有明確的目標,而不僅僅是議程。

4.迎合客戶的語氣、風格、格式以及工作時間。

5.在會議或討論前,與客戶一起商討議程。

6.確認約定的時間點,並及時告知任何變動。

三、親近感

當所有人都具備相同的專業能力,大家都做到了可信和可靠時,親近感就成為了一個關鍵的區別因素。

對於許多專業崗位來說,職業生涯越往後,提升與客戶的親近感就越成為必須的事情,而不是可有可無的附加值。

因為專業能力和可靠度能夠被其他人模仿,但親近感能夠讓你脫穎而出。

即便你性格內向,也不是不可能建立起親近感。這不僅僅是靠吃喝交際,而是通過真誠坦率的情感交流,以及主動拓展話題的意願來建立。

提升親近感的一些具體建議:

1.別害怕,客戶也是普通人。

2.保持坦率,位高權重的人更欣賞真誠。

3.享受互動,提出別的顧問想不到的問題,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4.注意分寸,不要越界。

5.刻意練習,將複雜的問題拆解,找出最佳表達方式。

6.主動冒險,分享你的所見所思。

四、自我導向

自我導向指的是「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它是信任建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一旦客戶覺得你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信任可能會瞬間崩塌。

避免讓客戶感受到你過於自我導向的行為,例如:

1.不要急於將對話轉向自己。

2.避免接話茬,試圖幫對方把話說完。

3.不要填滿每個交談空隙,適時傾聽。

4.承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要裝懂。

5.避免過於強調自己的專業資歷。

結語

如何贏得客戶的信任?信任,不是讓客戶不拒絕,而是降低溝通成本。信任一旦建立,你可以減少中間環節,節省時間與精力。

記住這個公式及其五個要素:可信度、可靠度、親近感、自我導向。當你同時具備這些能力,不僅可以把事情做好,還能夠贏得客戶的長期信任。

如果你這篇內容你覺得有幫助,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每週三中午12:00會發送一封電子報到你的信箱。
訂閱連結:
安宏來信:二代學電子報

Read more

AI時代,創業導師們給我的反思

AI時代,創業導師們給我的反思

上週在台南點拾年會聽到四位企業家及專家們(Will、Willy、Tao、Kim)的分享,聊創業、跨界整合與未來趨勢 先簡單介紹這四位分享者的背景: 1.Willy: 久沃國際執行長,高雄起家旗下有多間餐飲品牌。 2.Will:推廣財商與人生的平衡,「這輩子賺多少錢才夠」的作者,同時也是Goodwhale執行長。 3.Tao:頭家校院Podcast創辦人,從服飾品牌轉向自媒體,以說故事維核心的自媒體KOC。 4.Kim:波波黛莉聯合創辦人、阿金!人生進化中!品牌創辦人,就是來二代學直播過的那位沒錯。 接著分享這場談話五個問題,讓我重新驗證、思考自己與家業的內容整理給你。 Q1:在變化的時代,若既有的模式已經走不下?那如何定義這個「需要融合」的時代? 魅力時代來了 Will提到,時代已經走到「魅力」。 遠古時代人靠「暴力」,接著我們需要靠「智力」,但隨著AI誕生,我們需要的是「

By 鄭安宏Anton
不再當工作奴隸!四步計劃掌控時間與成長

不再當工作奴隸!四步計劃掌控時間與成長

上篇分享「把時間買回來」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我提到「許多創業者,即便擁有了企業,卻仍用時間換錢,親力親為,成為自己公司的高級打工仔。」 這件事情其實在許多中小企業持續發生,包括我一代的作業模式也是。 因此在接班的時候,我一直在反覆問自己一個問題: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接班人),什麼才是最應該做的事? 而這本書,裡面的思維很適合用來執行接班以及讓自己不斷升遷的具體路徑。 為了跳脫「高級打工仔」這個親力親為的循環,我整理了四個步驟,幫助自己把接班的思路更清晰化,讓這些想法真正落地實踐。不只是接班,職涯上也同樣適用,今天就分享給你參考! 第一步:紀錄公司需要你做的事情 第二步:釐清執行任務的情緒狀態 第三步:盤點可以動用的組織資源 第四步:落實取代梯成為帝國創辦人 第一步:紀錄公司需要你做的事情 首先我們要先搞清楚,公司長期來看到底需要你做什麼?公司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為什麼客戶願意為我們的產品或服務付錢? 有了這些答案,你才能判斷什麼是真正值得花時間的事情,什麼是雜務或無法帶來長期效益的事情。 當然,在沒有接班計劃或創業初期,什麼事都得自己來,但這只

By 鄭安宏Anton
閱讀心得【把時間買回來】重新掌控你的人生與事業

閱讀心得【把時間買回來】重新掌控你的人生與事業

在這節奏漸緩的兩週,我想聊聊一本還沒看完就對我啟發頗深的書—《把時間買回來》。 會分享: 1. 為什麼選擇這本書。 2. 書中核心概念的整理與解讀。 3. 一本不只是談時間管理的書 一開始,我以為這本書談的是時間管理,但翻閱幾章後發現它更像是能量管理與經營管理,甚至可以延伸至接班管理。 核心概念如同「富爸爸窮爸爸」的四象限,引導我們在工作上跳脫「用時間換錢」的思維,轉而尋求「如何讓時間為我們所用」。 我認為我們這一生,最終目標是盡可能擁有選擇權。 擁有選擇權,才能決定當下的生活方式。 但許多創業者或接班人,即便擁有了企業,卻仍用時間換錢,成為自己公司的高級員工。這與我們期望的自由與掌控相去甚遠。 要擺脫這樣的困境,「把時間買回來」這本書提供了幾個關鍵概念: 核心概念一:三大交易層級 這本書將「交易層級」劃分為三種: * Lv1 員工:「時間換錢」你直接用時間去賺取收入。 * Lv2 創業家:「錢換時間」你花錢外包工作,釋放出自己的時間。 * Lv3 帝國創建人:

By 鄭安宏Anton
工作跟生活能平衡嗎?

工作跟生活能平衡嗎?

「你要找到熱情所在,才會幸福。」 這句話,你是不是也常聽見? 先前參加 Gipi 院長的新書發表會, 他講了一句話,讓我重新思考打磨出一個新想法: 「把志業與事業分開,會更有餘裕。」 我曾經也盯著那張「人生意義四圈圖」看很久: • 你熱愛的事 • 你擅長的事 • 世界需要的事 • 你可以賺錢的事 我一圈圈填寫完,還是看不到交集。 我熱愛的寫作、學習、分享,都不是眼前主業。 直到我重新視角轉換: 生之意義,不是四圈平面圖的交集, 而是找到你的「個人原點」,建立出一個能滾動的立體系統。 白天上班打地基、解決現實; 晚上回家學習、輸出。 用「可以賺錢的事」去支援「有熱情的事」, 讓「志業」先活在生活的縫隙裡,未來才有變現的可能。 我如何解讀立體的生之意義: ① 找到原點:探索自己可打磨延伸的性格 我發現自己雖然不迷戀技術, 但對問題解決、流程優化、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有興趣。 所以即使做模具保養,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