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接班如何建立一代信任與承接資源

上篇接班的第一步,我們釐清接班心態動機後,這篇分享自己在中小企業接班過程中,犯過哪些錯誤,最後如何與一代建立信任、同步及承接資源方法,協助二代找到一個可以參考依循的方向。

前言:接班的專業經理人?

你有過這樣的對話經驗嗎?

我自己跟幾位二代交流後,包含我自己,一回家,就說要導入專業經理人,接著就是迎來一代的質疑的眼神以及強烈的反對;這在中小企業的接班過程中,基本上是不太成立的,這也是我實際參與一年後漸漸體會的事,而提出的時間點也是一個問題,我將這個問題轉換一下,會像這樣比喻。

中小企業的老闆們,基本上都是個實戰家,公司就像自己一磚一瓦自己蓋房子,起初並沒有太大的資源,所以都是賺到錢後,再一一買齊家具,用了自己習慣的模式住了20幾年,熟悉整個動向及東西擺放位置,然而二代從國外或學術的薰陶,知道最新的趨勢及科技,一進門就開口說:「現在智能家具才是潮流,全部要翻新,而且還要請專業管家來決定室內的格局及動線,對了,費用當然也是要公司支出。」

 一代一定想說,我住得好好的,你一回來就給我整個翻掉,還要花一大筆錢?

但如果今天你已經實際參與也了解公司的運作,並且立了戰功,那情況也許會有所不同。

衝突跟反對的發生,因為還沒建立信任。

建立信任的三步驟

反思這幾年,如何與一代相處,讓他逐漸授權的過程,也與幾位二代交流方法,發現大家能夠更好的接班共處也都有做到類似的這幾件事,因此整理出建立信任的三步驟。

第一步,傾聽提問
第二步,跟上期待,累積信任
第三步,同步資源,獲得授權

第一步,傾聽提問,建立信任

用提問開啟對話,並專心傾聽,是最直接的方式,從對話去創造及加深連結

這邊整理一份與一代對談的問題以及背後目的表格,可以讓大家參考,第一題問的是一代為什麼創業,知道起心動念之外,其實更能同理跟理解他經營的方式跟理念。

以我爸創業故事其實很有畫面,他説因為不愛讀書,國中一畢業,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他就跟我爺爺奶奶說等她成功回家,一個人帶著大同電鍋去台中拜師學藝,讀書不行,就認真學一技之長,所以才成為很專精的職人,對塑膠模具技術的執著,在言語中不斷流露,也對於我在技術上要學習堅持。

透過這樣的傾聽提問中,去找到一代的需求與期待,也能同理一代對於二代接班的理念。

第二步,跟上期待,累積信任

第二步,跟上期待,累積信任

知道需求期待後去跟上期待,從中去累積信任。

這時候就保持先跟著做,不帶入成見,直到獲得小步成就的認可,才發展出自己的方式,比如以我們製造技術業,技術的認可為首要,那就從這裡切入,我就這樣熬了1~2年左右;又比如我朋友做批發業,跟供應商之間的交情及價格的衡量技巧,就可能是首要。

當公司一些核心賺錢的能力,能夠慢慢掌握,也代表著一代可以慢慢授權給你獨立去經手時,就在這過程信任感就建立起來了。

第三步,同步資源,獲得授權

在第二步累積過程中,你漸漸清楚公司產業狀況、優劣勢、一代做事的方法、供應商、客戶等等,能夠獲得授權,獨立去做一些作業。

這邊也會建議幾個工具去了解,最基礎的SWOT分析、商業模式畫布,最後拆解展開自己公司的營收數據地圖,當慢慢走向管理,就要將思考的時間與作業的時間慢慢抓平衡,第二步建立信任的過程比較多還是在第一線作業,進入現在第三步,就要更多的去思考及盤點,才能夠更清楚地去規劃與討論未來經營願景。

企業二代接班永續經營

二代接班的永續經營,重要的就是接班人要清楚公司營運關鍵是什麼,問問自己客戶為什麼要找你們?為什麼跟你買單?主要從三個面向來看哪個是核心:通路、技術還是人才。

  1. 通路:指產品或服務到達客戶手中的方法,可能是經銷商、代理商、零售商等。若公司的通路建立穩固,代表公司的產品或服務能夠順利流通到客戶手中,因此是公司營運的重要關鍵。掌握通路如711或者品牌商,都是比較屬於通路這塊。
  2. 技術:指公司擁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包括生產、研發、產品創新等。若公司擁有獨特的技術或創新能力,代表公司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也能滿足客戶不同的需求,因此是公司營運的重要關鍵。例如,台積電及鴻海或者我們緯凱都是以技術為基底。
  3. 人才:指公司擁有的員工及其專業能力,包括管理、技術、創新能力等。若公司擁有高素質的員工及完善的人才培育機制,代表公司有能力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因此是公司營運的重要關鍵。例如,顧問產業、專業經理人等

清楚公司的營運關鍵是什麼,需從這三個面向中找到核心,再針對核心開展相應的策略,確保自己是能夠掌握的。

在這個階段二代已經有一定的熟悉度以及管理營運的能力,若有任何想要交流可以與我聯絡,接下來我會分享在中小企業中二代能夠應用的轉型或突破的方法,我的作法一樣是分三個流程步驟去執行,是在人力及資源有限,不斷嘗試的結果,下一篇見。

Read more

客戶說:「做不下就不要接」—B2B談判與案例拆解

客戶說:「做不下就不要接」—B2B談判與案例拆解

身為二代,在傳產製造業經營公司這幾年,有個體悟一直在我心裡發酵:經營企業,本質上就是一場風險控管的藝術。 尤其在某些客戶「出貨後才收款」的 B2B 模式下,原料、人工、產能全部要先扛,還得面對國際局勢不穩、供應鏈延宕,壓力其實超過外人想像。 最近,我就遇到一場經典的談判情境。 商場上哪有什麼合不合理? 這是一代合作的老客戶。 他開口說:「模具已經下了,客戶隨時通知,你就要準時出貨。」 我回問:「但沒有訂單也沒有訂金,我們很難保證排程啊,還有其他客戶在排產線。」 他語氣直接了當的回:「就是接跟不接,如果做不下,那就不要接。」 當下,我愣住了,腦袋一片空白。 如何不破局,而不只是「我要贏」 說真的,我原本很想回他一句:「其他客戶都有下單啊。」 但這樣說出口,立刻變成對立,談判直接破局也不意外。 後來我去請益教練,他給我一個談判課程演練的規則: * 談成的話:一方得 +15 分,

By 鄭安宏Anton
阿金!人生進化中:創業大課心得

阿金!人生進化中:創業大課心得

當一天的創業家,當一輩子的企業家。 阿金的創業大課提到: 「未來,越來越少人會只是「員工」,而越來越多人會成為「創辦人」。」 不論你是否創業,只要你用創業家的思維做事,你都將持續成長。 創業,本質上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而我也持續思考我要如何將傳產公司的營運模式改為人人創業家的分潤模式。 創業課九大循環中的三大收穫 一、品牌:先有爆品,才能傳遞品牌價值 品牌,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用戶在乎什麼。 我買的不是一個包,是「高級生活」 我買的不是一雙鞋,是「成為偉大的運動員」 我買的不是一杯咖啡,是「松弛感」 我買的不是一條瑜伽褲,是「精緻」 品牌 = 名稱 + 賽道 + 品類 + 爆款 人們談論一個品牌時,第一時間會先說:「這是XXX的爆款產品」,然後才提到品牌名。 介紹我們不是說「塑膠模具、塑膠射出」找緯凱, 是要做 精密模、

By 鄭安宏Anton
傳產B2B業務開發策略:紅海市場突圍

傳產B2B業務開發策略:紅海市場突圍

一個最佳的獲利賽道應該是選擇「市場規模持續成長但供應商又不飽和的產品」,在投入資源時,要先分析產品市場存量大小,有機會吃下原本供應鏈爆量的訂單。但以傳產代工來說,是偏向飽和的紅海市場,若又沒有專利及技術領先的優勢,如何在B2B業務開發中競爭? 帶著這問題跟我的導師Gipi院長交流一小時後得到幾個答案跟行動。 三個B2B圖為策略 1.搶單 比的就是交期和價格,更快交貨品質合宜、價格能在讓一下,建立在成本優勢的價格,也是你的本事。 因此儘可能的在初次交易上「讓利」,重點是進入供應鏈,後續才能夠有第二、第三張單。 註:「讓利」不等於賠錢;但打平可以是一種選擇。 2. 聚焦優勢:定位公司核心價值 我曾提過:「代工看似沒有自己的產品,但優勢也是技術可行什麼都能做,但代工的缺點也是無法明確定位。」 三年前,定義公司塑膠射出一條龍服務的價值,因為SEO優化不錯,來客詢問度有,不過什麼都能做,客戶詢問度高,成交率就相對低。 數據的背後還要看轉換。 塑膠產品百百種,客戶可能覺得「問看看緯凱能不能做?」而不是「這種塑膠產品找緯凱就對了!」。 小公司沒有足夠資源,反而要選擇對的

By 鄭安宏Anton
B2B 業務如何開發客戶?收集名單11個方法

B2B 業務如何開發客戶?收集名單11個方法

業務開發從收集資訊再到各個擊破,最終目的就要達到營收的增長。 「營收 = 商機數 X 成交率 X 平均客單價 」 商機數是我們要搞定的第一點,名單流量越大機會越大。 11 種 B2B 名單收集策略,助你提升業務開發效率 1. 社群廣告 2. 產業社團與社群 3. 公司名錄與黃頁 4. 商工登記資料 5. 人力資源平台 6. 產業公會與工會 7. 行業研討會與公關活動 8. 專業展覽名單 9. 競爭分析工具 10. 海關進出口數據 11. B2B 電商平台 1. 社群廣告:精準吸引潛在客戶 社群平台廣告(如 Facebook、LinkedIn)是 B2B 名單收集的利器。這些廣告可以根據行業、地區、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