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形流簡報思考術心得:讓你用系統化架構做簡報

這次很榮幸參加由彰化最強軟體公司「奇步應用」陳佳新老闆所舉辦的AMA小聚,邀請到溝通表達及簡報大師:張忘形,看到從彰化各地以及台中雲林的夥伴一同來學習,就覺得很開心。

一個下午2個半小時,從自我介紹就開始簡報教學,用乾貨滿滿的模式,不斷地轟炸,等於濃縮8小時課程的精華,讓我們快速了解簡報的設計製作到應用,也讓我筆記心得滿滿,對於一個二代,不管是政府計畫案或者客戶提案、公司內部簡報,其實都需要簡報提案,這時就能夠有一個清楚的架構應用。

正確做簡報的順序

你都怎麼準備一份簡報呢?做簡報其實就像是開業的主廚,你應該會先釐清客人點什麼菜,才開始烹飪、擺盤,做簡報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是馬上打開簡報軟體PPT,而是清楚簡報的目的是什麼?並開始構思要分享的架構,最後才是打開簡報。

先思考目標,再思考內容:方向不對,努力就白費

三個問題確認簡報目標

為了讓方向正確,努力不白費,接到提案時,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 動機:你為什麼要簡報?
  • 行動:你希望對方產生什麼樣的行動?
  • 核心:如果只有一件事,你要傳遞什麼?

如果只有一分鐘,簡報只有一頁,你會講哪一頁?

四個常見的簡報目的

知道簡報目的後,可以套用忘形分享的四個架構去做簡報內容的設計,分別是故事演講、銷售提案、常務例會以及教育訓練,這四個目的背後分別有幾個重點,以及傳遞的方向,以及簡報的架構(WHY、WHAT、HOW、SO WHAT)

1.故事演講:留下印象,描繪情節+賦予情緒。

應用架構:開頭召喚+產生衝突+克服改變+意義收穫

用於個人經驗分享,描繪時空背景、人事時地,同時讓聽眾帶入情緒等等,其中故事,要有壞人或壞事,壞人越壞,故事越好看;倘若成為英雄都沒有任何與之匹敵的壞人那就無法令人印象深刻。

2.銷售提案:對方接受提案,問題解決/利益獲得。

應用架構:遇到問題+分析解決+為何選我+獲得好處

丟出出一個好問題,如同誘餌鉤子,吸引對方,從痛點或爽點下手,讓對方有感,才進入正題,介紹解決方案或產品,最後人家才想知道你是誰。

比如客戶在詢問我們公司開發塑膠產品時,不要馬上丟出報價,而是了解其需求,過去配合過廠商有遇到什麼痛點?

因為沒有找像我們一樣一條龍的代工廠,所以射出廠的塑膠品有問題,就怪模具廠,模具廠又怪射出廠不會調機,所以找到我們緯凱一條龍包辦就不會有這種糾紛。


3.常務例會:做出決策,重點資訊分析。

  • 向上報告的應用架構:利害需求+情況分析+方案說明+下個行動
  • 例會報告的應用架構:目錄流程+資料說明+觀點洞察+制定行動

不管在例行性會議或者向老闆主管的報告中,表達重點越快越好,因此不要過多的形容事情發生,而是直接表達結論或者提出需求,再簡單描述經過及論點,讓老闆主管能夠從結論中追問他需要的細節即可,這樣才能創造高效的運作。

而這邊忘形以提醒可以使用DIG法則:

  • Data:數據 、Insight:做了什麼?發現什麼?、Go:要做什麼?

比如我們過去問卷的效果達標率只有5成,經過這次做問卷調查的A/B測試,發現設計排版以及問題的不同,額外增加了30%的問卷名單,因此之後的設計方式,可以應用這個方向,花一樣的廣告費,效果會更好。

4.教育訓練:對方能改變,知識/技巧/態度。

應用架構:引發動機+建立認知+教材教學+好處說明(未來願景)

教育訓練則是著重於三個方面:知識、技巧或者態度,比較常見的三個方向:

錯到對:告知影響跟後果。

從0到1:給他信心,0~5分慢慢帶入,不要一次給太廣。

從A到A+:改變幅度小,需要做很多磨練調整。

簡報的限制與規範

當明確目標與架構後,接下來還不要急著打開簡報軟體,你還要確認一些限制條件如以下五個問題:

  1. 簡報中有沒有規定架構
  2. 分享時間長度為何?
  3. 空間大小為何?(決定聲音/字體)
  4. 當天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意外?投影機、麥克風問題?
  5. 需要用到的道具?產品或者設備?

簡報執行設計

終於可以打開簡報了,我在簡報設計也類似簡約風,因此簡報的設計風格其實只要把握三個重點:留白、一致、對齊;讓整體簡報不要佔據得太滿,同時用1-2種顏色為主色搭配一致性,字體與排版之間能夠對齊,基本上就是好簡報拉。

結語

這篇心得完整的分享簡報的應用架構,當有演講或簡報需求時,你就能有明確的方向了,首先確認簡報目的三問題,接下來確認是四個簡報框架的哪一種,套入應用架構,思考簡報的限制與規範,執行設計,一氣呵成,希望忘形流的簡報術也能在日後對你有幫助。

Read more

生之意義的工作與熱情真的能並存嗎?

「你要找到熱情所在,才會幸福。」 這句話,你是不是也常聽見? 先前參加 Gipi 院長的新書發表會, 他講了一句話,讓我重新思考打磨出一個新想法: 「把志業與事業分開,會更有餘裕。」 我曾經也盯著那張「人生意義四圈圖」看很久: • 你熱愛的事 • 你擅長的事 • 世界需要的事 • 你可以賺錢的事 我一圈圈填寫完,還是看不到交集。 我熱愛的寫作、學習、分享,都不是眼前主業。 直到我重新視角轉換: 生之意義,不是四圈平面圖的交集, 而是找到你的「個人原點」,建立出一個能滾動的立體系統。 白天上班打地基、解決現實; 晚上回家學習、輸出。 用「可以賺錢的事」去支援「有熱情的事」, 讓「志業」先活在生活的縫隙裡,未來才有變現的可能。 我如何解讀立體的生之意義: ① 找到原點:探索自己可打磨延伸的性格 我發現自己雖然不迷戀技術, 但對問題解決、流程優化、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有興趣。 所以即使做模具保養,

By 鄭安宏Anton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如何建立有價值的人脈?4個富人思維

我們常聽人說「人脈很重要」,但什麼才是有效的人脈?要怎麼建立真正能帶來價值的圈層?我最近上了Kim的「圈層管理課」的課程,筆記內容整理如下,提供給也在經營關係、拓展圈層的你參考。 一、跨越圈層的四大底層邏輯:不是人多就是好 1. 方便性:你提供的是「方便」還是「負擔」? 你的價值,取決於你能處理多少事,解決多少麻煩。 衡量你提供「方便」的程度,有五個構面: * 時間節約:能不能幫對方省時間? * 事情達成率:有沒有提升事情成功的機率? * 易用性:跟你合作,需要特別學習或適應嗎? * 易取得性:找到你、聯繫你是否輕鬆? * 心理壓力:你是讓人放鬆,還是讓人有負擔? 想想看,你提供的產品、服務、個人幫助,哪一項是真正能讓人「方便」的?而哪些,其實是讓人「麻煩」的?

By 鄭安宏Anton
B2B業務成交思維:用「切割服務」降低客戶門檻、放大價值

B2B業務成交思維:用「切割服務」降低客戶門檻、放大價值

在高單價、低頻次的 B2B 交易中,成交的關鍵往往不在價格,而在客戶是否「感受到你的價值」。 尤其在台灣的塑膠模具產業中,報價動輒數十萬到上百萬,客戶一開始難以信任,更不容易一次下決定。 我曾面臨同樣的困境,但透過一個關鍵轉念:「切割服務流程」,讓成交率在半年內提升了兩倍。 以下分享我實際操作的方法與背後的業務思維。 B2B報價要成交,不要只給一個方案,客戶無法比較 塑膠模具是技術活,但客戶常常只看價格。 因為從表面上看,「設計圖一樣、產品就一樣」,他們很難理解不同廠商之間的品質與工藝落差。 更何況,產業慣習是直接報單一總價、少提細節,讓客戶難以理解:這幾十萬到底包含什麼?值不值? 但其實這正是我們可以打破既有業界框架、讓客戶「看見價值」的機會。 拆解高單價:用「流程切割」降低客戶決策門檻 我將整體服務流程拆解為三個階段,讓客戶可以循序漸進認識我們的技術能力與配合流程: 1. 打樣階段:小單價快速驗證 先用 3D 列印或快速模具幫客戶打樣,解決他們在少量多樣、小批量下的測試需求, 這樣客戶不需一次下高額訂單,

By 鄭安宏Anton
致二代接班人的一封信

致二代接班人的一封信

他們說你是二代, 接班是責任,是理所當然。 但只有你知道,這條路從來沒有「應該」。 每一個選擇、每一次承擔, 不是因為你必須, 而是你選擇走下去。 你要相信自己 你不是誰的備胎,不是誰的延伸。 你是獨一無二的角色。 不只是接班人,而是這家公司未來的形狀。 很多人說:「你是二代,你很幸運、資源很多,本來就應該接班。」 但真正的接班,從來不是因為你欠了什麼、必須做什麼。 是你「自願性執行」—— 用你的方式接住過去,用你的選擇創造未來。 如果你沒有選擇這條路的信念, 那些順利的發展、關鍵的幫助、資源的整合, 永遠不會主動來找你。 因為信念,才會聚焦行動。 因為行動,才會遇見機會。 你不是普通人。 你的存在,就是為了承接挑戰。 你站的位置,是連結兩代的橋樑。 你身上背的是歷史,也是未來的可能。 而這條路,真的比創業還難。 你努力,別人說你靠爸; 你失敗,別人說你不行;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