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安宏Anton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心法

傳產二代接班如何轉型破框:接班實例分享

經營事業有三個方向擴大、維持以及縮小,在二代接班的前兩章我們釐清接班動機、說明如何承接一代資源建立信任及戰功,現在來談談轉型與破框。相信許多二代都希望追求公司更高的成長,而不希望維持或者縮小,然而縮小並不代表就是失敗,也可能是轉為另一種形式的成長,比如:有些連鎖實體店面在經營困難時開始減少店舖數量,轉而專注在增加網路銷售和提高產品品質,結果反而讓營收持續成長。 所以經營並非追求一昧擴大,更要思考經營的方針,假如擴大之後,你的人員管理更龐大,製造業的機台成本更吃重時,你沒有主管協助你管人或者又遇到一波疫情,機台成本的壓力來襲時,你的身心能平衡嗎? 先有人生目標,才有事業目標 思考一下你的人生最終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這並沒有很容易,因為很少人問或者很少有時間靜下來思考這個問題,也請記得並不是決定了就不能改,人生本來就是不斷修正的,不要只注重事業,身為中小企業二代成長過程中可能都看著一代辛苦過來,因此接班中都會很認真在工作上而有點遺忘生活,所以轉型突破之前,能釐清自己想要的終極目標及願景,才不會因為外在變化或者他人建議,而容易失去自我盲目追求,先邀請你一起思考,你的人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營運

塑膠射出工程師:緯凱傳產技術知識庫專案

塑膠射出工程師知識庫,由緯凱打造塑膠射出,近40年的師傅傳承技術以及透過塑膠中心學習系統的知識庫專案計畫。 有感在網路關於塑膠射出技術學習開放資源相對少,而對於這門技術的高職學校也沒有,我和彰化青年隊的夥伴打算自建一套系統,希望可以透過價值的交付,讓新人有一個框架清楚知道學習脈絡,讓師傅的技術得以傳遞並強化教學效果,優化教學流程,讓匠人精神傳承,必擁有師者的心,不只專業還要能成為教育者。 專案來到師傅的需求訪談,在這次對談中,也再次驗證幾個我學習及遇到的問題,同時這次也一起規範釐清後續解決的方案。 傳產塑膠射出師徒制的三個痛點 目前將師傅在這個產業不同公司帶人的經驗統整起來,發覺有三個主要問題: 1.新人不懂重複教:沒內化 師傅遇到的痛點在於覺得同一件事情,新人若忘記就要一直重複講,覺得很煩,就算學員有筆記,有的甚至自己再看一次也不懂。 2.新人流失重複教:沒教材 在面臨重複教的痛點後,追問師傅那每次新人教學流程都是一樣那套嗎?如果是給你一套教學的教材輔助說明,簡單的部分可以透過教材,不必在講得太詳細或者不會時重複要口訴呢?師傅點點頭認同。 3.教學沒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習筆記

【師父】創業實用的心態與技巧

師父,這本書已經一段時間了,但一直都是聽朋友的讀後分享及應用交流,這次終於有機會自己看完,真的是一翻就停不下來那種,書折了好幾頁,也做了不少筆記,對於中小企業二代接班來說也很有幫助,我選了書中的三個重點與大家分享。 以終為始:事業計畫來自於人生計畫 你的人生計劃是什麼 * 你的目標是什麼? * 人生想要怎麼走? * 從家庭觀點來看你希望五年後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想要得到什麼? * 你想要多少的休假時間? 這些問題都值得去深思,在剛接班可能只想到減輕一代負擔,協助公司夥伴延續一份工作,但回到自身到有家庭後,自己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才是重點,創業者要知道人生不只有工作。 經營事業成功的第一步是清楚人生目標,通常是情緒性的東西。 你要賺一億,或者你不清楚賺錢後要怎麼應用,那就是盲目的經營,你可能會達成,但相對的生活可能都只剩下工作、沒有假日,沒有享受的事情。 設定目標然後從目標推算營業額規模。 編列事業計畫書的思考點 事業計畫書的四個問題: 1.你的想法是什麼 (你要賣什麼) 2.你要如何行銷(你的客戶是那些人,要如何找到他們) 3.你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心法

二代接班如何建立一代信任與承接資源

上篇接班的第一步,我們釐清接班心態動機後,這篇分享自己在中小企業接班過程中,犯過哪些錯誤,最後如何與一代建立信任、同步及承接資源方法,協助二代找到一個可以參考依循的方向。 前言:接班的專業經理人? 你有過這樣的對話經驗嗎? 我自己跟幾位二代交流後,包含我自己,一回家,就說要導入專業經理人,接著就是迎來一代的質疑的眼神以及強烈的反對;這在中小企業的接班過程中,基本上是不太成立的,這也是我實際參與一年後漸漸體會的事,而提出的時間點也是一個問題,我將這個問題轉換一下,會像這樣比喻。 中小企業的老闆們,基本上都是個實戰家,公司就像自己一磚一瓦自己蓋房子,起初並沒有太大的資源,所以都是賺到錢後,再一一買齊家具,用了自己習慣的模式住了20幾年,熟悉整個動向及東西擺放位置,然而二代從國外或學術的薰陶,知道最新的趨勢及科技,一進門就開口說:「現在智能家具才是潮流,全部要翻新,而且還要請專業管家來決定室內的格局及動線,對了,費用當然也是要公司支出。」  一代一定想說,我住得好好的,你一回來就給我整個翻掉,還要花一大筆錢? 但如果今天你已經實際參與也了解公司的運作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營運

產業新聞:塑膠廠缺工議題的看法與解方

今天有看到新聞及群組討論塑膠廠28K徵不到學徒。這串話引發網友熱議,大家討論射出廠環境很差,工安危險等等,在中小企業塑膠射出廠接班的我,也想談談看法,我認為主要分為三個狀況:大環境缺工、產業環境狀況及薪資文化。 大環境缺工 早在去年上聯聖企管CEO班時,陳宗賢教授就在課堂上提醒大家,缺工是勢必發生的,各行各業都會遇到,大家要提早做準備,好的願景制度或者透過外包等方式都是一種選擇。 所以在找不到人,不只於塑膠射出廠,如同前陣子也有餐飲業傳出缺工等問題,重要的是業主是否重視團隊及公司的發展及同仁之間的關係,再來往減少重工性或無腦性作業的發生。 比如在製造業的幾個解法: 1.自動化:作業員其實現有很多機械手臂能夠取代,只要模具設計得宜,大部分可以自動取出或搭配多關節手臂,降低重覆性作業人力,畢竟很少年輕人喜歡做重複性作業,需要的是成就感,那就透過自動化來解決。 2.AI化:透過收集數據,去降低人們判斷或者降低負擔的方法,比如導入AOI的自動檢測,可以將一些較精小的產品或者人為失誤高的產品做到100%的良率。 以上兩個都是可以在缺工的環境下應變之方法,同時我認為也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營運

傳產如何擺脫缺工危機 「建立知識庫」

在傳統技術的產業學習網路資源相對少,而在塑膠射出成型行業這門技術的高職學校也沒有,在產業第六年透過師徒制的學習也發現一些可以優化的方法,如果沒有就我們自己做吧! 我和夥伴打算自建一套系統,希望透過價值的交付,讓產業新人有一個框架清楚知道學習脈絡,不必要三年出師,半年就可以!也讓師傅的技術得以傳遞並強化教學效果,優化教學流程,讓匠人精神傳承,必擁有師者的心,不只專業還要能成為教育者。 傳產師徒制的三個痛點 目前將師傅在這個產業不同公司帶人的經驗統整起來,發覺有三個主要問題 1.新人不懂,重複教:沒內化 師傅遇到的痛點在於覺得同一件事情,新人若忘記就要一直重複講,覺得很煩,就算學員有筆記,有的甚至自己再看一次也不懂。 2.新人流失,重複教:沒教材 在面臨重複教的痛點後,追問師傅那每次新人教學流程都是一樣那套嗎?如果是給你一套教學的教材輔助說明,簡單的部分可以透過教材,不必在講得太詳細或者不會時重複要口訴呢? 師傅點點頭認同。 3.教學無固定流程及框架,新人沒有邊界難以吸收 在過往的教學中,新人通常進產線,就是當個跟屁蟲,跟在師父後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營運

策略思維:孫治華院長的營收增長公式

身在代工製造業,優點是服務範圍廣,缺點也是服務範圍廣。 開始幫公司做SEO後,詢客數增加,但並非精準,有的產品太大不是我們機台可生產,有的開發量太少,因此在業務開拓時,希望聚焦特定領域,不只一條龍服務,可能是在某方面的產品你就會想到「緯凱工業」。 這次藉由線上課程活動,有幸能與策略思維學院的院長 孫治華老師取經,知道老師的願景就是成為台灣中小企業最強的後盾,這正好也跟我們公司想成為客戶最強的製造後盾一樣,成為後盾的後盾可能就是中小企業的護城河了吧。 具備策略洞察底蘊的孫治華老師 諮詢開始,老師透過2-3個問題,詢問公司服務的產業客戶比、內部組織架構,逐漸挖掘到可行的方向,以及一些策略的建議,實在很佩服,有時候真的當局者迷,也讓獲得三個錦囊及行動。 就在我分享完公司組織架構後,老師問我一個問題: 老師:「組織架構有想要調整嗎?」 我:「暫時好像沒有。」 老師:「公司沒有業務團隊,有沒有可能請到具備產業經驗的業務?」 我:「恩?….」好像意識到什麼! 借力使力:讓團隊成為你的飛輪 當老師提到找業務團隊時,之前沒有這個想法嗎?有的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推課

商業思維學院【讓知識有光】心得:讓你的知識有價值

如果有一門課,不只讓你學會表達力,還能挖掘自己人生歷練,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分享主題,且由輔導跨多領域百人經驗的老師,給你一個框架教導你怎麼一步步建構一個完整的分享方法,最後甚至連分享的舞台也幫你準備好了,那豈不是太賺了 當然賺!我還先賺起來了,並在2023/4/10完成了線上近200人的分享,所以現在來分享自己從2022年12月報名這門商業思維學院的「讓知識有光」,上課到中間的挫折、數十個小時的備課,以及最後分享完的心得收穫,希望對未來想參與這個計畫的你有幫助。 前言 在網路及資訊發達的時代,人人都有機會分享想法,但如果能有公眾演說分享的機會,往往會因為不熟悉分享的技巧及方法而迴避,可是有很多機會往往是因為演說分享而來,那到底一門演說及課程要如何準備呢?   當在一門領域深耕3~5年,尤其在傳產製造業,大多仰賴老師傅的經驗,如何萃取自己內化的知識,並系統化的整理輸出,且還要分享出來,公開演說口氣的抑揚頓挫以及內容呈現方式,更不知從何學起。   所以當看到商業思維學院Gipi院長開課「讓知識有光」,教導用商業思維去做個人經驗及知識萃取的系統方法,加上自己也在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心法

二代接班成功關鍵的第一步「確立動機」

中小企業二代如何接班,怎麼開始? 前言 2018那年退伍,準備回家裡的傳產製造業「塑膠射出廠」工作,對於接班如何開始感到迷茫,沒有認識二代身份的學長姐或前輩,只能上網尋找答案,但網路上的接班都是大企業經理人經營方式,成功的案例則是大企業轉型系統導入,也不是中小企業能是馬上著眼的任務。 就這樣自己摸索,轉眼接班到現在邁入第六年,各種二代班、CEO班,從產業知識到行銷管理,上過一輪,才漸漸找到屬於「中小企業二代」的一些接班脈絡,比如:如何承接一代資源與獲得信任,打造接班梯隊並完成組織數位化轉型。 現階段,回想起當初的迷茫及中間撞牆期的探索,若我能將這些寫下或分享,也許當初的自己看到會更有方向,或許能少走一些彎路。 延伸閱讀:製造業二代接班談使命願景之前 不是先問如何接班而是先問為什麼接班 「二代要如何接班?」 這其實不是二代應該要第一個思考的問題,如何接班的方法有很多種,但身為二代卻很容易忽略「接班動機」,就像許多人在求職或進入一家公司的時候,可能都會設定目標,要達到什麼職位或者磨練什麼技能.. 但二代的角色可能因為內在潛意識就認為是一種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心法

魔王晤談2 :中小企業接班經營之道

魔王是我一位心靈導師的綽號,本名宇謙老師,在18年朋友推薦下,向他拜師學習,是一位從企業界掌握幾千萬行銷預算之後踏入中醫及心靈的人,刀子嘴豆腐心,字句精準到位,每次與他交流在直接的話語中,背後還有一股溫暖且安心的氣息。 恰巧在上次與魔王談話,事隔又一年,這資質愚鈍的我,似乎只進步了一些,再次紀錄對話收穫,相信也能帶給一些有緣人幫助。 延伸閱讀:魔王晤談:接班與企業經營本質 產品的本質與品牌的價值 我:「魔王我們家一直是代工,我其實也想做品牌,但不知道要做什麼產品?」 魔王:「你想做什麼產品?你為什麼要做產品?」 我:「就是不太知道要做什麼,但因為知道代工這件事不是長久之計,有品牌產品還是較好,可以有比較多的行銷跟多營收空間」 魔王:「做產品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拼價格,回到價格你就去死吧。」 創業是你能解決多大的事情,錢只是附加價值。 事業規模的漸進:人、系統與文化 魔王:「那你覺得你們家優勢是什麼?」 我:「要精密的模具產品相對於找大企業價格,我們很划算,又具備規模公司的品質。」 魔王:「你覺得小微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以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高效

早起的方法論:早起不是目標,重要的是早起的目的

早起是很多身邊創業家,包括現在私董會也正在發起的活動,經常聽人說早起改變人生,並將「早起」與「成功、努力、自律和意志力」連結起來。然而,很多人在嘗試早起後都失敗了,然後就責備自己“不夠自律,意志力薄弱”。 但也許早起和自律、意志力沒關係呢? 就在活動發起後,我從Youtube看到這個視頻分享,也幫助我明白能早起成功背後的原因,同時套用在其他工作、生活等目標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常常設立目標,不如設定一個目標然後把他貫策,如同李小龍說的:「我不怕練一萬招的人,就怕把一招練一萬遍的人。」有了這個目標後,就是要問背後的why? 有什麼好處可以因為早起而帶來。 主要有二: 1.關注早上做的事,而非早起本身  2.早起是為了與時間做賽跑 一、關注早上做的事,而非早起本身  過去之所以失敗無非有兩個,第一,只設定早上起床時間為目標而已,第二,早起做的事情都是他人建議的,比如冥想、閱讀、健身等等,但這些都不是你真正需要或想要的,所以你可以試著思考三個關於早起背後的目標: 1.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營運

中小企業組織角色思考:為什麼人員異動那麼痛?

在中小企業中,每有人事異動其實都會影響公司的運作,可能原因在大部分都是生產者的角色,同時因人員需要多工作業,可能在本身職務外,也要做跨部門的支援,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如何進行組織角色思考? 經營公司的三種角色 以經營公司角色來說,可以分為三種角色,分別是:  * 前期角,在生產端能夠直接帶來產值營收的人。 * 中期角,營運管理,做公司排程佈局或業務研發者。 * 後期角,思考公司未來佈局及經營動向;以及培養接班梯隊。 大部分中小企業,大多以前期角色為主,同時也因為營運規模的關係,比較少佈局接班梯隊,這裡包含現場營運的梯隊;因此在面對異動時,代表經營者又需要開始篩選履歷及應徵人員了,就像一個老鼠迴圈的開始。 考量營業規模財報若沒有一定清楚的規劃,也只能佈局前期角的狀態下,該如何解決? 分別是「建置人才塞選機制」跟「建立組織能力」。 延伸閱讀:製造業小公司留不住人或找不到人怎麼辦?中小企業主的經驗分享 建置人才塞選機制 * 在建置人才塞選機制上,可以問以下問題: * 誰是我們要招聘的優秀人才? * 我們是否制定了招聘目標或錄用指標? *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