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學業務

客戶說:「做不下就不要接」—B2B談判與案例拆解

二代學業務

客戶說:「做不下就不要接」—B2B談判與案例拆解

身為二代,在傳產製造業經營公司這幾年,有個體悟一直在我心裡發酵:經營企業,本質上就是一場風險控管的藝術。 尤其在某些客戶「出貨後才收款」的 B2B 模式下,原料、人工、產能全部要先扛,還得面對國際局勢不穩、供應鏈延宕,壓力其實超過外人想像。 最近,我就遇到一場經典的談判情境。 商場上哪有什麼合不合理? 這是一代合作的老客戶。 他開口說:「模具已經下了,客戶隨時通知,你就要準時出貨。」 我回問:「但沒有訂單也沒有訂金,我們很難保證排程啊,還有其他客戶在排產線。」 他語氣直接了當的回:「就是接跟不接,如果做不下,那就不要接。」 當下,我愣住了,腦袋一片空白。 如何不破局,而不只是「我要贏」 說真的,我原本很想回他一句:「其他客戶都有下單啊。」 但這樣說出口,立刻變成對立,談判直接破局也不意外。 後來我去請益教練,他給我一個談判課程演練的規則: * 談成的話:一方得 +15 分,

By 鄭安宏Anton
銷售建立信任公式:成交的底層邏輯

二代學業務

銷售建立信任公式:成交的底層邏輯

建立信任也有公式,贏得客戶信任的能力,是一項非常基礎且關鍵的能力。不管你身處哪個行業,只要需要與客戶打交道,這項能力就不可或缺,尤其是創業家與商業開發業務。 一旦掌握建立信任的分法,不管你轉到哪個行業,都能無縫銜接,伴隨你一輩子,持續幫助你。 在解決問題之前,你是否先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你是否贏得了對方的信任?對方把你當成自己人,還是僅僅把你當作合同中的甲方或乙方? 信任的作用不僅僅是讓客戶不拒絕你,更是降低溝通成本。你和客戶的目標是一樣的:把事情做好。如果你沒有贏得客戶的信任,那麼一切事情都會變得公事公辦,按照條規走完所有流程。 那麼,這種信任該如何建立? 就是運用信任公式。只要做到公式中的四個基本要素,你就能贏得對方的信任。 信任公式: T = C + R + I / S T – 信任值 C – 可信度 R – 可靠度 I – 親近感 S – 自我導向 一、可信度 任何理性對話背後,都潛藏著一層感性的基礎,等待你去發掘。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業務

2023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收穫

這次的展覽算大,總共在南港有兩館,三層樓的展區,而主要我還是看三個主軸:展會趨勢,產業技術演進及各廠商的展會行銷方法。 展會趨勢|自動化、淨零碳排 這兩年的分佈並硬體還沒有太大突破,軟體則因為GPT的出現有些新的應用,但只有1-2家有提到。 AI自動化:以機械手臂的運用在大型工廠及倉儲系統上還是主要,但中小型企業對倉儲系統上可能還是沒辦法這樣投資,機械手臂則以協作型的為主,比較沒有新意;而其他則是視覺辨識的展示,但這部分的場景比較依賴各自產業提出需求,去配對解決方案。 產業技術|機聯網系統、3D列印、學習聖地 機台聯網碳排數據收集:數據收集為主、並結合ERP或MES製造系統做整廠規劃,目前來說我們公司在這三年已經佈局完成,今年轉換將聯網掛上碳盤查數據議題,會成為政府喜愛的企業。 3D列印:材料的增加、列印時間縮短、價格也降低;這部分對於客戶開樣品或者少量多種類比較吃香,同時也看到大部分在公仔這種外觀產品還是比較常見,而功能型的較少,較高單價功能類別可能屬醫療用列印。 在展會中有看到同業將3D列印把模具印下來,作為跟客戶解說機構以及產品的方式,雖然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業務

B2B客戶沒有抓預算的三種解決方法

這週跑了一趟客戶那裡,事前做好了MEDDIC銷售技巧的提問,雖有準備但實際上劇本卻不盡然照著走,證明學習需要實戰累積,而要成長就是需要透過事後的復盤,這次好的地方,就是要到承諾會下單,不過事前準備的提問,幫客戶做效益指標卻卡在是新開發案對產業的報價不熟沒辦法詢問。 延伸閱讀:【宏觀選讀】MEDDIC 世界一流的銷售技術心得 一、事前的腳本演練 過往在傳產製造業技術背景的一代開發客戶就是以技術服人,因此做的都是困難度較高非一般代工廠能做的產品,靠技術就能談生意,但面對具備同樣技術的競爭者時,在技術之上,我們更要關注客戶要的是什麼,理解客戶終端產品的使用、市場規模,是否有其他的更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帶著三個問題去思考:客戶希望多久能回收這個方案,這個專案能為他帶來多少成長,你的團隊跟經驗是否豐富,能降低他的風險,當具備這些意識的時候,就不是談開發成本,而是談投資報酬率,很重要的心法觀念。 二、客戶因為新開發案沒有抓預算的怎麼辦? 我一開始準備的方式就是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思考針對此客戶能提供幾種解法,因為單一種產品,在模具開發上可以有不同的作法,如同一道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業務

B2B業務公司定位、客戶需求與開發策略

今天做幾個客戶的跟進跟提案,過程有幾個公司服務利基點覺得沒有打到客戶要害,覺得需要檢討覆盤一下,透過MEDDIC的指標以及學院商開學程,初步有一些方法跟技巧,但在實戰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補強。 價值區隔的差異化 在塑膠成型產業,在近幾年會陸陸續續更多坐一站式服務的模具及射出廠,而一站式服務最能說的當然就是模具的維護及保固,這招跟單射出廠比可以,但如何在做價值區隔跟差異化呢? 比如吃燒烤相同價位的餐廳,有的吃飽,有得吃氣氛,有的吃節慶,有的吃方便好停車的等.. 所以要回到自己公司的顧客及價值定位,不要都不挑客戶。 經過約莫半年的提案經驗,逐漸篩選出客戶輪廓跟確認公司定位,主要還定錨在:需要品質、長期合作、需求量大,高附加價值的需求產品。 一、你的公司有哪三個一? 列出公司在產業或者在領域中的三個第一。 緯凱工業 的三個one: 1.智力資本:模具設計品質,擁有30年以上產業機構設計能力。 2.產品學習力:快速應用及整合,踏入新領域確認需求點,即可運作。 3.自動化長線思維:生產效率,從設計著手避免人工。 二、產業別差異化 同樣是餐飲類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業務

【2022】看展覽到底要如何準備及應用?談台北國際塑橡膠工業展收穫

後疫情時代終於有機會出門來看展,展覽的好處就是會幫你把一群產業龍頭或供應商匯聚在同一個區域,所以去看展到底要看什麼?花一天的時間,該怎麼好好的發揮效益,趁這次疫情過後的產業台北展,將幾年前和二代班的老師一起去日本看展,學習到的參觀展覽前、參展中及參展後的規劃方法,以及這次在台北展覽館自己的所見所學一起分享出來。 參觀展覽前的思考方向規劃 1.工業4.0趨勢 2.展覽主題核心 3.產業結構變化 4.市場結構變化 5.產業商品訴求 6.主力結構之變化 7.未來升級主題 8.品牌龍頭主趨勢 9.過去取經資料 10.參加會場研討論:區域與產業深耕 11.深度建立趨勢變數因應 12.企業利基升級清單 13.引進可用設備、材質、儀器、模具、治具 14.可用技術、資訊化基礎、無人化基礎 15.日後公司參展應用清單 16.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業務

業務議價談判技巧

前言 看完忘形老師新書「順勢溝通」又上完老師的課程DISC及溝通表達,又更能深刻理解,為何老師在眾多的人格測驗中,選擇DISC,只要透過聊天對話或者觀察其表達,其實就可以大略區分出現在對方是哪一種人格,再切入選擇目前聊天的人他的角色職務跟個性來判斷如何跟他溝通。 延伸閱讀:學會判斷DISC人格讓你溝通無障礙 業務應對DISC人格的使用手冊: D型人格:「果斷、重視結果」遇到這種客戶通常用肯定句結尾,很明確的知道需求,你也可以快速回應他的期待,協助他降低決策成本。 I型人格:「喜歡互動、要有感覺的畫面感」,此客戶可能會希望給你見面交流,也喜歡被肯定及稱讚,面對多樣的選擇時會無從選起。 C 型人格:「喜歡分析、條列數據、案例分享」,此客戶可能會條列式或明確的告訴你他要的產品規格,重視邏輯脈絡還有事實,給他明確的生產數據或使用者體驗分享。 S 型人格:「需要安全感及時間去思考」,這種客戶可能會敘述表達比較長,可以聽他說,不要催促他,同時有保固的產品會讓他更有信心。 結語 這篇簡單的敘述應對四種人格的客戶類型他們的需求分別是什麼,若你能快速辨別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業務

學會判斷DISC人格讓你溝通無障礙

為什麼要學人格溝通?就如同我們會問他人星座一樣幫助我們快速了解他人。每個人都需要與人溝通,從家庭到學校現在出社會,如果我們能有系統脈絡的去理解他人,跟忘形老師學習DISC後不用記12星座只要記得四個分類,就能明白對方的個性。 在這堂課裡我學會三個面向:認知面、心理面及應用面。 延伸閱讀:講座心得:如何找到人生忘形流  認知面:認知每個人的風格 過去學過很多人際風格判斷方法包括人類圖、馬雅曆、16型人格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做測評才能知道結果,但忘形老師教導的DISC是可以不用測驗,讓大家都能透過練習觀看影片的對話或行為,去判斷對方是哪種屬性風格,再帶到不同的屬性當中要如何應對進退,也要注意不要將每個人標籤化,因為每個人會因為在不同的場合、對象而切換不同風格。 比如:一個在公司很重視結果的D型主管,下班跟朋友聚會時可能變為幽默風趣的I型人格,回到家遇到老婆又變為溫柔耐心的S型人格,都因為對象不同而切換不同風格,不要框架於單一人格,需要不斷觀察及了解。 心理面:因為知道所以更有同理心 當我們有意識的去了解他人,學會透過DISC判斷的方法,就能夠理解對方是哪一個特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業務

和BNI商會老闆們學習自我介紹

嗨,你有讓人快速記憶的自我介紹方法嗎? 自我介紹是人生中不斷會經歷的過程,不管是一對一的認識新朋友或者大場合的社交活動、正式活動介紹,因爲年初有幸受邀擔任BNI分會來賓,聽了正式會員老闆們的介紹,有脈絡及記憶點,在會議中紀錄下來,因為商會還是有些資格限制,但自我介紹是人人都需要的技能,因此本篇將分享自己紀錄的BNI自我介紹法。 前言 在正式會議場合中,新人難免需要自我介紹,因此在BNI會議前一天也簡單準備一下自己的職業背景跟經歷以便介紹,這邊想請你也思考一下你平常都怎麼自我介紹呢? 自我介紹的通俗架構,通常是「姓名+地點+職業」,就是我是誰?在哪裡?做什麼?若遇到自我介紹有時間的要求,需要做3分鐘自我介紹,你會怎麼說?有些限制60秒內的自我介紹?你又該怎麼說? 如何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讓別人記住你是誰? BNI交流會議 在BNI線上會議當天,小組簡單交流後,回到大廳正式會員開始了每人50秒的自我介紹簡報,到第二位會員介紹後,我突然意識到,似乎有一些自我介紹的架構,吸引我開始拆解並記錄下來。 自我介紹架構 這邊僅分享會議中自己紀錄下來的架構並

By 鄭安宏A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