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安宏Anton

鄭安宏Anton
一人公司:自由工作者賺錢的三種方式

一人公司:自由工作者賺錢的三種方式

這篇筆記來源是商業思維學院院長與網站流量專家RJ的對談筆記,也很直得在數位遊牧及自由工作者蓬勃發展的現代,提供分享參考。 自由工作者的兩種營收模式 * 專業技能:這是最常見且穩定的收入來源。透過提供自己的專業服務(如顧問、設計、寫作等)來賺取報酬。挑戰在於如何延展收入來源。 例如: * 線上課程:分享你的專業知識或技能,並且透過課程銷售賺取收入。 * 訂閱收入:例如會員制、持續產出內容等方式,保持穩定收入流動。 * 流量紅利:這種方式依賴於能夠吸引大量流量的渠道(例如網站、社交媒體或YouTube)。透過廣告、聯盟行銷等方式賺取被動收入。流量一旦穩定,這會是一個很有利可圖的長期收入來源。 商業的三種賺錢模式 1.一次付出賺一次錢 * 適合短期穩定,但不具長期可持續性。 * 如一般接案或一次性課程。 2.一次付出賣多次 * 創造「可重複販售」的產品或內容,如線上課程、電子書、SaaS 工具。 3. 用團隊槓桿賺錢 * 當穩定營收測試通過,逐步建立團隊,實現規模化運作。 * 小型企業須注意波動性,不穩定前不宜擴張人力成本。

By 鄭安宏Anton
創業者如何覺察情緒波動與提升生產力

創業者如何覺察情緒波動與提升生產力

前陣子,一位老闆問我:「最近有什麼開心的事嗎?」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可能讓大部分的人陷入沉思。正巧,我最近開始實驗「情緒狀態記錄」,便直接截圖當下的記錄,與他分享。 作為一名創業家,我發現情緒的高低直接影響我的工作效率與產出,甚至會明顯拖累產能。這引發了我的好奇——情緒是否能像女生的生理週期一樣,有某種規律可循?又或者,影響情緒的主要來源是什麼?為了找出答案,我開始用健康APP記錄每天的情緒波動,並分析影響背後的原因。 如何開始情緒記錄? 1. 每天簡單記錄情緒 使用Iphone原生「健康」App,每天記錄自己的情緒狀態(例如:快樂、低落、壓力大)。 2. 追蹤觸發事件 標記影響情緒的關鍵事件或對象(如:工作進展、家庭互動等)。 3. 分析規律 一段時間後回顧記錄,找到情緒的波動規律或觸發點。 情緒記錄發現了什麼? 經過幾個月的記錄,我有了幾個重要的觀察: 1. 整體情緒狀態穩定且正向 我的情緒大多處於穩定的狀態,並且自我調節能力較好。 2.

By 鄭安宏Anton
正確接班思維:從買房變成養孩子

正確接班思維:從買房變成養孩子

未來的創業家子女、二代接班人,不一定要接班,差異在看待企業的核心觀念:從把企業當成一棟房子,變成當一個孩子。 企業如房子: * 企業被視為一種資產,需傳承給子女確保其價值。 * 但接班過程艱難,無法傳承創辦人在經營中的眾多軟實力及時空背景 企業如孩子: * 企業被視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孩子,打造有獨立的生活能力,建立一套系統。 * 企業可由職業經理人接班,創始人及子女依然持有股份享受收益。 把企業當成房子的接班模式 房子本質是一種資產、一種需要傳承下去,讓子女不斷享受的資產。 房子對你而言是一種“工具”,你會希望他價值越高越好。房子價值千萬,你就是千萬富翁。 想想,今天你透過努力,買了台北核心地段的大房子,這是你一生的辛勞和血汗。當你老去,甚至將要離開人世時,你會想要怎麼做? 你可能會把它交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舒適的房子可以住。即使他不想住台北,想去個悠閒的地方居住,也可以把這套房子出租或出售,獲得不錯的收入。 把事業當成房子的想法核心就是資產是用來服務我和家人的,它的功能是不要讓我的後代,繼續吃我當年的苦。 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接班」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

By 鄭安宏Anton
創作者文章授權要注意什麼?掌握三個關鍵

創作者文章授權要注意什麼?掌握三個關鍵

當你考慮將部落格文章授權給其他平台時,會有什麼優缺點呢?除了好事是增加曝光,也要注意一些潛在風險。以下是授權時必須重視的三大要點,幫助你維護自身權益 三個文章授權的考量 1.金錢效益:根據你的內容定價,一字2元左右,一篇約2500元。確保合作有合理的報酬。 2.目標受眾(TA):評估對方平台的目標受眾是否與你的內容匹配,是否有助於提升你的品牌形象。 3.流量與曝光:確保授權後的流量對你有正面效益,並避免影響你原本網站的SEO排名。 內容授權注意事項 1.交換稿件與出處標示:合作時要確認文章授權範圍,應標明出處和連結。若文章較長,考慮部分授權,並引導流量回到你原本的部落格。 2.授權方式:文章可以選擇手動提供或讓對方直接使用現有的內容,但需要確認具體細節。 3.內容修改規範:通常文章授權後不能隨意修改,但標題部分可與對方討論,最好能根據對方網站的標題風格進行微調。如果允許修改內容,必須確保後續的追蹤與管理,因為這涉及相當大的時間成本。 4.著作權保護:不得侵犯雙方著作權,並非專屬授權給乙方,保持內容所有權在你手上。 5.個人對企業簽約確認:當與企業簽訂授權協議時,

By 鄭安宏Anton
人生使用說明書:用AI打造個人成長指南

人生使用說明書:用AI打造個人成長指南

每個人都希望在職場、生活和關係中發揮最佳表現,但往往我們忽略了最關鍵的一件事:了解自己。 想像一下,如果人生也有一本清楚列出優勢、挑戰以及最佳工作方式的說明書,是否能讓我們更輕鬆地駕馭這艘名為“人生”的船呢?這就是「人生使用說明書」的概念,一本為自己量身訂製的成長指南,以及如何應用AI快速幫你打造這艘船。 為什麼需要人生使用說明書? 快速變動的時代,了解自己是一種關鍵競爭力。透過編寫人生使用說明書,你可以: 1. 提升自我認知: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弱點與價值觀。 2. 高效解決問題:在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工具。 3. 加強與他人合作:讓團隊、家人或朋友了解你的溝通偏好與需求。 4. 減少無謂耗損:避免過度嘗試與焦慮,專注於真正適合自己的事物。 如何編寫屬於你的人生使用說明書? 以下是五個步驟,幫助你快速完成專屬於自己的「人生使用說明書」: 1. 列出你的核心優勢 想想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現突出,這些優勢如何幫助你達成目標。例如: * 快速學習新技能 * 擅長跨部門協作 * 有創意的問題解決能力 2. 認識你的弱點與挑戰 沒有人是完美的,

By 鄭安宏Anton
銷售建立信任公式:成交的底層邏輯

二代學業務

銷售建立信任公式:成交的底層邏輯

建立信任也有公式,贏得客戶信任的能力,是一項非常基礎且關鍵的能力。不管你身處哪個行業,只要需要與客戶打交道,這項能力就不可或缺,尤其是創業家與商業開發業務。 一旦掌握建立信任的分法,不管你轉到哪個行業,都能無縫銜接,伴隨你一輩子,持續幫助你。 在解決問題之前,你是否先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你是否贏得了對方的信任?對方把你當成自己人,還是僅僅把你當作合同中的甲方或乙方? 信任的作用不僅僅是讓客戶不拒絕你,更是降低溝通成本。你和客戶的目標是一樣的:把事情做好。如果你沒有贏得客戶的信任,那麼一切事情都會變得公事公辦,按照條規走完所有流程。 那麼,這種信任該如何建立? 就是運用信任公式。只要做到公式中的四個基本要素,你就能贏得對方的信任。 信任公式: T = C + R + I / S T – 信任值 C – 可信度 R – 可靠度 I – 親近感 S – 自我導向 一、可信度 任何理性對話背後,都潛藏著一層感性的基礎,等待你去發掘。

By 鄭安宏Anton
提升人際關係的技巧「每人只要滿足你一件事」

二代學習筆記

提升人際關係的技巧「每人只要滿足你一件事」

大人學Podcast這集節目,「覺得人際關係好難?抱持一個人只要滿足我一件事就給100分的原則,包你馬上看到全新的世界。」應該列為年度必聽的節目。 如果能因爲分享這集而讓聽眾豁然開朗幫助家庭、工作、感情會很棒,這也是我這三年從工作中才領悟到的,再聽完後更為通透。 只要做到節目中提到的三點你就能獲得新世界,這篇也會直接筆記下來。 對他人充滿期待好嗎? 過去我透過學會感恩,讓我對世界及每個人都能看見「好」的那面,但仍然會對他人有所「期待」。 然而可能就是這種期待讓大部分的人充滿著失望或者失落,進而引發難過或者憤怒。 這個期待對於那個角色都有所不同,節目中也舉例: 對於父母除了養育我們,我們可能還希望他支持我們做任何決定以至於在他們無法滿足所有期待時,產生衝突。 對於上司除了交辦任務,我們可能還希望能作為我們人生指導或者成長的教練。 對員工可能除了如期達成更要超乎預期,希望他能自發自主的不斷成長。 對於另一半可能希望他賺錢又要回照顧家庭等等⋯⋯ 然而每個人都不太可能滿足所有的人,更無法完全做到面面俱到。 如何避免期待帶來的失落

By 鄭安宏Anton
高效生活:每日必用的生產力工具分享

二代學高效

高效生活:每日必用的生產力工具分享

「善用工具,替代大腦記憶,提升人生效率。」 因為在中小企業接班的過程,要處理的東西很零碎,從行銷、人資、生產、業務、研發、總務、資訊,基本上可能每天都會碰到,人腦記憶有限,當突發狀況一來,在中小企業中數位工具基本上是不可或缺的。 到現在大約出社會第六年,也大概有了一套自己的生產力工具運用邏輯,這次終於彙整好。 目前主要運用4個軟體(備忘錄、提醒事項、Timetree、Notion)跟一本紙本的週行事曆,想要跟大家分享,我在使用這些工具的優勢、使用情境及好處,這些工具都免費且非常好上手。 ▎Apple備忘錄|寫文及課程筆記 因為自己是蘋果全系列使用者,主要特點還是系統不卡頓,同時可以快速同步使用,我在手機、平板或電腦都不用擔心偶爾需要「登入帳號」或者無法同步。 ➤ 使用方法情境 主要在會議、課程以及工作上的文字紀錄。 我會用檔案夾做主要分類,平常工作上會議紀錄或者有靈感時都會先用「快速備忘錄」的功能,使用也很單純,就是只用打字的功能,不特別用粗體或者分段,等彙整完後,再移動到所屬分類。

By 鄭安宏Anton
為什麼企業要融資並跟銀行培養好關係?

二代學營運

為什麼企業要融資並跟銀行培養好關係?

「銀行是雨天收傘的行業。」 在實業家的成長背景下,都是一步一腳印慢慢耕耘,視自己的能力去擴大,因此知道要跟銀行保持關係,但還是不清楚為何需要融資,讓銀行賺利息,真的划算嗎? 直到這兩年受致瑋老師輔導時有提問,這週又上了陳宗賢老師的課,再次深入了解大企業的運作以及融資應用,漸漸有一些眉目。 融資的目的|擴增與防守 每個企業都需要資本,但為什麼有些企業能夠輕鬆獲得融資,而其他企業則感到困難?這不僅關乎企業所需的資金,還關乎與金融機構建立的關係。 而過往我以為融資是為了擴廠,但其實當遇到黑天鵝事件時,融資是為了讓企業能夠活下去;以下是幾個融資的情境: 1. 業務擴展和增長:企業可能需要資本來擴展其業務,開設新的產線、增加設備、擴大生產能力等。這些擴張計劃通常需要大量的資金。 2. 營運資金需求:有時企業需要短期資金來應對日常營運開支,如支付供應商、薪資、庫存購買等。 3. 新產品或服務開發:企業可能需要投資於研發和創新,推出新產品或服務。 4. 處理負債:企業有時需要融資來償還現有債務或改善財務結構,例如降低債務利率或改變償還條件。 5. 應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營運

傳統產業代工廠需要做品牌嗎?代工廠經營品牌的目的

今早看到同為二代接班的網友問到關於代工廠的品牌轉型,與他交流後也彙整了自己對於代工廠品牌的一些觀點: * 代工廠經營品牌目的 * 代工廠的本質與受眾目標 * 代工廠需要做品牌嗎 前言:對於代工廠轉品牌的疑惑 網友原文: 這幾年各種機關、企業談論品牌轉型的次數不在少數,好似台灣代工的出路就是需要品牌轉型(OEM to OBM),但我發現,許多製造業即便做了rebranding,也很難扭轉原本的「工廠」印象,感受上還是工廠,而不是「品牌」。 製造業到底該如何做到體感上的「品牌轉型」? 是要好看的CIS嗎? 動聽的品牌故事嗎? 宣傳廣告? 還是雇主品牌活動? 好像都是,也好像都少了一點什麼? 我講的不是拋棄本業重新創業,而是一樣是代工、製造,但對外界的直覺感受是「品牌」而不是「工廠」。 品牌轉型對於代工廠而言確實是一個挑戰性的議題,我相信也是許多二代會想要執行的面向,在接班期間我也做了CIS的重新調整、包含Logo側換、制服以及名片等等…也剛好藉著這次的交流,統整了一些自己對代工廠做品牌的看法。 代工廠品牌轉型的難題 在代工領域,

By 鄭安宏Anton

二代學業務

2023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收穫

這次的展覽算大,總共在南港有兩館,三層樓的展區,而主要我還是看三個主軸:展會趨勢,產業技術演進及各廠商的展會行銷方法。 展會趨勢|自動化、淨零碳排 這兩年的分佈並硬體還沒有太大突破,軟體則因為GPT的出現有些新的應用,但只有1-2家有提到。 AI自動化:以機械手臂的運用在大型工廠及倉儲系統上還是主要,但中小型企業對倉儲系統上可能還是沒辦法這樣投資,機械手臂則以協作型的為主,比較沒有新意;而其他則是視覺辨識的展示,但這部分的場景比較依賴各自產業提出需求,去配對解決方案。 產業技術|機聯網系統、3D列印、學習聖地 機台聯網碳排數據收集:數據收集為主、並結合ERP或MES製造系統做整廠規劃,目前來說我們公司在這三年已經佈局完成,今年轉換將聯網掛上碳盤查數據議題,會成為政府喜愛的企業。 3D列印:材料的增加、列印時間縮短、價格也降低;這部分對於客戶開樣品或者少量多種類比較吃香,同時也看到大部分在公仔這種外觀產品還是比較常見,而功能型的較少,較高單價功能類別可能屬醫療用列印。 在展會中有看到同業將3D列印把模具印下來,作為跟客戶解說機構以及產品的方式,雖然

By 鄭安宏Anton